机箱电源及散热器

关注公众号 jb51net

关闭
硬件教程 > 机箱电源及散热器 >

零刻GTI Ultra迷你主机拆解评测和内存超频作业

脚本之家

零刻新款更新是真的快,近期发布了零刻GTI Ultra系列,核心平台为目前最新的Intel Ultra系列,主打软硬件结合的AI功能,搭配零刻EX显卡拓展坞可以无痛接入独立显卡。

价格:

本文和大家分享下零刻GTI Ultra的参数解析+拆解评测,同时也包含手动调试作业。

省流总结

给懒得看完的朋友做个总结:

简单来说,购买零刻GTI Ultra相当于是用溢价换高度集成+战未来,具体怎么战未来请看下面的参数解析,如果暂时没需求或者偏向游戏,还是零刻SER8吧。

相关设备

列一下本文相关的设备,如果满足你的需求可以直接下单。

一、迷你主机丨零刻GTI Ultra 155H

简介:本文评测品,具体表现看下文吧,记得跟着本文手动优化下,内存本身拉胯的前提下也能有6%以上的提升。

二、迷你主机丨零刻GTI Ultra 185H

简介:模具完全一样,平台是更强的185H,目前我的推荐级别没那么高,价格太高了,预算充足的朋友请随意。

三、内存丨海力士颗粒DDR5 5600MHz

简介:如果看完下面的调试部分,应该就知道好内存对Ultra平台的迷你主机有多重要,不是很好买,建议多找找,实在不行就摸奖吧。

参数解析

首先是核心平台Intel Ultra7 155H,核心参数如下:

看到这里应该就能发现,Intel牵头搞AI,给搭好的硬件平台+工具包,零刻GTI Ultra的硬件配置这么看就很合理了,最大化利用Intel给的资源。

回到零刻GTI Ultra,具体硬件信息如下:

除了上述内置硬件以外,零刻GTI Ultra还标配一根一米长度的HDMI线+螺丝刀,当然拆机最好准备一个老虎钳,具体原因看下面的拆解部分。

开箱拆解

老样子,分为外观和拆解两部分。

一、设备外观

相比老款的GTI和SER,零刻GTI Ultra确实体积蛮大的,而且取消了壁挂接口,小桌面用户可以考虑加购个增高架,分层安放会好很多。

外壳主体采用铝合金材质一体成型,视觉观感非常漂亮,一体性很强,并且零刻这次内部加强了防静电设计,下面的拆解能看到。

零刻GTI Ultra的定位是高端商务机,带指纹解锁的电源键当然少不了,搭配Windows的指纹认证,保证数据安全的同时也能快捷解锁设备。

前置主要是经常拔插的接口,包含耳机孔、高速C口、SD读卡器和一个A口,工作状态灯在电源键和耳机孔中间,额外的孔洞则是方便麦克风收音。

不需要经常拔插的接口都在设备背部,包含雷电口、视频输出口、网口和电源接口,CLR CMOS藏在背部的3.5mm音频口里面,下文会有演示。

底部如开头所言,取消了壁挂孔位,增高设计还在,下图右侧则是橡胶条封着的PCIe槽位,用于接入零刻自家的显卡拓展坞。

关于转接后的性能我现在也不好说,因为没拿到实物,说下之前测试的经验:

当然这里说的只是走雷电口转接的情况,零刻GTI Ultra这种相当于是走PCIe直连,可能效果会更好一些,等具体实测吧,接下来进入拆机环节。

二、内部拆解

拆卸零刻GTI Ultra前一定要记得拔掉电源线确保完全断电,首先得准备一把镊子或者牙签,挑开底部四角填充的橡胶垫,然后才能拆卸掉四颗固定螺丝。

卸掉底盖后可以看到一张金属防尘网,后期如果需要打理,直接拆卸下图圈出来的四颗螺丝清理下就行了,内部进灰没那么多。

拆卸掉防尘网可以看到两个模块化的大件,分别扬声器和电源,通过螺丝固定在主板之上,单纯拆到这里并不能更换内存和固态硬盘。

零刻GTI Ultra的扬声器模块靠一根排线和主板连接(在模块底部),下掉螺丝的时候切记要注意,不要直接取下,下图圈出来的地方是个卡扣,解除锁定方可拔掉排线。

比较细节的是扬声器模块定位孔,为了提升扬声+录音稳定性,零刻加装了减震胶,对提升收放音质量有一定帮助。

零刻GTI Ultra的电源模块同样有单独设计,在靠近接口的地方都贴有防静电贴,不仅可以增加稳定性,同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规避静电带来的损坏。

如果想更换内存和硬盘需要继续拆机,也就是拆卸掉这俩模块下面的定位板,定位板除了能看到的固定螺丝以外,还得拆掉下图所示的定位柱,这也是为啥说要老虎钳的原因。

拆掉外壳底盖、扬声器+电源模块和模块定位板这四个件,才能更换内存和固态硬盘,内部结构如下图所示,拆到到这里都不会影响保修。

零刻GTI Ultra的主板定位螺丝有易碎标,如果想继续拆解就会破损,也就是说拆卸散热器清理也会让设备过保,这点一定要注意。

和扬声器模块一样,雷电4这些接口也是靠排线延伸出来的,拆卸一定要注意,不要弯折或者扯断了。

买成品版本零刻GTI Ultra会有一条预留的M.2固态硬盘槽位,没有除2280长度以外的定位孔,买正常型号就行。

考虑到软路由玩家的需求,看了下网卡芯片,用的是Intel i226-V,驱动迭代了这么多年已经稳定,放心大胆折腾吧。

零刻GTI Ultra的散热特别难拆(得下掉主板上的定位柱+拆排线),这里就借用我之前拍的图展示下MSC2.0散热哈,完全一样的,接下来装回机器,开始调试部分。

设备调试

下面分为CPU优化和内存优化两部分,优化配置非常保守,不会有副作用,直接抄作业就好了哈。

一、数据对比

首先是鲁大师做了个整机跑分,优化前后的测试结果如下图所示:

整体提升在6%以上,主要内存拖后腿了,镁光颗粒实在没啥提升空间。

其次是AIDA64的内存测试,测试结果如下图所示:

提升在2%以上,换海力士应该能提升5%起步,细心的朋友应该发现,这里的测试延迟蛮高,确认是Ultra平台的问题,等Intel优化吧。

放一下修改时序后的TM5过测图:

理论上内存换成海力士的能有更好的效能,带着核显一起提升,鲁大师跑分提升可能能到10%以上。

二、CPU优化

首先开机,快速连续按键盘上的Del键进入BIOS,通过键盘操作,进入Advanced配置页面下的Power&Performance。

进入二级页面后,按回车进入CPU-Power Management Control。

进入三级页面后,按回车进入Config TDP Configuration。

进入四级页面后,移动到TDP Configurable,默认是54W,回车切换成65W,确认无误后,按ESC一路返回到BIOS首页,开始内存优化。

三、内存优化

在BIOS首页,进入Advanced配置页面下的SA Configuration。

进入二级页面后,按回车键进入Memory Configuration。

进入三级页面后,按回车键进入OverClocking。

进入四级页面后,移动到Memory profile,默认是Default SPD Profile,按回车切换成Custom Profile。

继续下移配置时序和小参,分两个情况:

如果你不懂就别乱动,特别是小参,和桌面平台不一样,不要乱套。

以上全部修改完成后,一路按ESC键返回BIOS首页,移到Sa ve&Exit页面,选择Sa ve Changes and Exit,回车,电脑电脑会自动重启,至此所有优化完毕。

四、重置BIOS

防止有人瞎折腾开不了机,说一下恢复BIOS的方法:

确认上述操作完成后,再接上电源键开机,即可将BIOS恢复成默认。-

跑分测试

接下来做一下跑分测试和应用测试,优化就是上一段的这些,大家应该能对这套设备的机能有更清晰的了解。

一、综合跑分

鲁大师上面有就不放了,首先是游戏加加,测试结果如下图所示:

这里可以看到,测试没有游戏预估,原因在于Arc核显暂时取消了手动分配显存的配置项,只能是64MB-16G动态分配,不满足游戏加加的测试条件,实际使用是没问题的哈。

二、CPU测试

首先是CPU-Z,测试结果如下图所示:

其次是Cinebench2024,全默认配置,测试结果如下图所示:

和游戏加加一样,Cinebench也没办法给Arc核显跑分。

三、显卡测试

首先是针对DX11的FireStrike模组,测试结果如下图所示:

其次是针对DX12的TimeSpy模组,测试结果如下图所示:

第三是3DMark针对移动平台的WildLife模组,测试结果如下图所示:

四、整机温度

这里使用3Dmark的20次循环压力测试,室温为29°,测试结果如下图所示:

测试时设备其实已经持续运行6小时以上了,SD部署有点折磨人。

应用测试

上述跑分工具仅代表理论,下面进行实际工具软件与游戏的量化实测。

一、AI测试

首先是鲁大师的AI评测,测试结果如下图所示:

其次是代表AI出图性能的Stable Diffusion,需要注意的是针对Intel Ultra平台,SD有两个渲染方式:

在部署SD环境的时候就能选,PyTorch版本一定得是IPEX版本。

使用Normal标准跑Stable Diffusion Benchmark,测试结果如下图所示:

通过测试可以看到,虽然Ultra系列跑AI出图比CPU还强,但复杂任务可能会报错,如果AI出图的效率对你很重要,还是买拓展坞上独立显卡吧。

测试了几次多关键词出图,效率还是不错的,三个词差不多三十多秒能出来,也没出现报错,普通用用没啥问题。

最后,零刻GTI Ultra预装亲影这个AI相册管理工具,由于是Intel给各开发者AI图标识别的工具包(基于OpenVINO),各家NAS都用上好久了,所以效果不会差,直接用吧。

二、生产力测试

首先是代表CPU和内存性能的7Zip Benchmark,使用默认的10次循环,测试结果如下图所示:

其次是代表综合性能的Blender Benchmark,测试结果如下图所示:

可以看到,Blender现在已经完美支持Ultra系列的NPU+Arc核显,对建模用户来说是个性价比非常高的选择。

三、游戏测试

Arc核显比较适合常规网游,案例选择CS2(DX12),画质选择1080P分辨率+全高,测试结果如下图所示:

玩肯定是能玩的,单说游戏不如Radeon 780M就是了,对游戏有需求建议上R7-8845HS平台的零刻SER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