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内置堆的具体实现
作者:Python程序u猿
1.简介
堆,又称优先队列,是一个完全二叉树,它的每个父节点的值都只会小于或等于所有孩子节点(的值)。 它使用了数组来实现:从零开始计数,对于所有的 k ,都有 heap[k] <= heap[2k+1] 和 heap[k] <= heap[2k+2]
。 为了便于比较,不存在的元素被认为是无限大。 堆最有趣的特性在于最小的元素总是在根结点:heap[0]。
python的堆一般都是最小堆,与很多教材上的内容有所不同,教材上大多以最大堆,由于堆的表示方法,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存储,与列表十分相似,因此创建一个堆,可以使用list来初始化为 [] ,或者你可以通过一个函数 heapify() ,来把一个list转换成堆。如下是python中关于堆的相关操作,从这可以看出,python确实是将堆看作是列表去处理的。
2.堆的相关操作
heapq.heappush(heap, item)
将 item 的值加入 heap 中,保持堆的不变性。会自动依据python中的最小堆特性,交换相关元素使得堆的根节点元素始终不大于子节点元素。
原有数据是堆
import heapq h = [1, 2, 3, 5, 7] heapq.heappush(h, 2) print(h) #输出 [1, 2, 2, 5, 7, 3]
操作流程如下:
1.如下是初始状态
2.添加了2元素之后
3.由于不符合最小堆的特性,因此与3进行交换
4.符合最小堆的特性,交换结束,因此结果是[1, 2, 3, 5, 7, 3]
原有数据不是堆
import heapq h = [5, 2, 1, 4, 7] heapq.heappush(h, 2) print(h) #输出 [5, 2, 1, 4, 7, 2]
由此可见,当进行push操作时,元素不是堆的情况下,默认按照列表的append方法进行添加元素
heapq.heappop(heap)
弹出并返回 heap 的最小的元素,保持堆的不变性。如果堆为空,抛出 IndexError 。使用 heap[0] ,可以只访问最小的元素而不弹出它。
原有数据是堆
import heapq h = [1, 2, 3, 5, 7] heapq.heappop(h) print(h) #输出 [2, 5, 3, 7]
操作流程如下:
1.初始状态
2.删除了堆顶元素,末尾元素移入堆顶
3.依据python最小堆的特性进行交换元素,由于7>2,交换7和2
4.依据python最小堆的特性进行交换元素,由于7>5,交换7和5
5.符合堆的要求,即结果为[2, 5, 3, 7]
原有数据不是堆
import heapq h = [5, 2, 1, 4, 7] heapq.heappop(h) print(h) [1, 2, 7, 4]
操作流程如下:
1.初始状态,很明显不符合堆的性质
2.移除最上面的元素(第一个元素),重新对剩下的元素进行堆的排列
3.依据python最小堆的特性,2>1 交换2与1
4.符合堆的要求,结果为[1, 2, 7, 4]
heapq.heappushpop(heap, item)
将 item 放入堆中,然后弹出并返回 heap 的最小元素。该组合操作比先调用 heappush() 再调用 heappop() 运行起来更有效率。需要注意的是弹出的元素必须位于堆顶或者堆尾,也就是说当插入一个元素后,进行比较最小元素时,其实一直比较的都是堆顶元素,如果插入元素大于或等于堆顶元素,则堆不会发生变化,当插入元素小于堆顶元素,则堆会依据python堆的最小堆特性进行处理。
原有数据是堆
import heapq h = [1, 2, 3, 5, 7] min_data = heapq.heappushpop(h, 2) print(min_data) print(h) #输出 1 [2, 2, 3, 5, 7]
操作流程如下
1.初始状态
2.插入元素2
3.删除最小元素,刚好是堆顶元素1,并使用末尾元素2代替
4.符合要求,即结果为[2, 2, 3, 5, 7]
原有数据不是堆
h = [5, 2, 1, 4, 7] min_data = heapq.heappushpop(h, 2) print(min_data) print(h) min_data = heapq.heappushpop(h, 6) print(min_data) print(h) #输出 2 [5, 2, 1, 4, 7] 5 [1, 2, 6, 4, 7]
对于插入元素6的操作过程如下
1.初始状态
2.插入元素6之后
3.发现元素6大于堆顶元素5,弹出堆顶元素5,由堆尾元素6替换
4.依据python的最小堆特性,元素6>元素1且元素6>元素2,但元素2>元素1, 交换6与1
5.符合要求,则结果为[1, 2, 6, 4, 7]
由结果可以看出,当插入元素小于堆顶元素时,则堆不会发生改变,当插入元素大于堆顶元素时,则堆依据python堆的最小堆特性处理。
heapq.heapify(x)
将列表转换为堆。
h = [1, 2, 3, 5, 7] heapq.heapify(h) print(h) h = [5, 2, 1, 4, 7] heapq.heapify(h) print(h) #输出 [1, 2, 3, 5, 7] [1, 2, 5, 4, 7]
会自动将列表依据python最小堆特性进行重新排列。
heapq.heapreplace(heap, item)
弹出并返回最小的元素,并且添加一个新元素item,这个单步骤操作比heappop()加heappush() 更高效。适用于堆元素数量固定的情况。
返回的值可能会比添加的 item 更大。 如果不希望如此,可考虑改用heappushpop()。 它的 push/pop 组合会返回两个值中较小的一个,将较大的值留在堆中。
import heapq h = [1, 2, 3, 5, 7] heapq.heapreplace(h, 6) print(h) h = [5, 2, 1, 4, 7] heapq.heapreplace(h, 6) print(h) #输出 [2, 5, 3, 6, 7] [1, 2, 6, 4, 7]
原有数据是堆
对于插入元素6的操作过程如下:
1.初始状态
2.弹出最小元素,只能弹出堆顶或者堆尾的元素,很明显,最小元素是1,弹出1,插入元素是6,代替堆顶元素
3.依据python堆的最小堆特性,6>2,交换6与2
4.依据python堆的最小堆特性,6>5,交换6与5
5.符合要求,则结果为[2, 5, 3, 6 ,7]
原有数据不是堆
对于插入元素6的操作过程如下:
1.初始状态
2.对于数据不为堆的情况下,默认移除第一个元素,这里就是元素5,然后插入元素6到堆顶
3.依据python的最小堆特性,元素6>1,交换元素6与1
4.符合要求,即结果为[1, 2, 6, 4, 7
heapq.merge(*iterables, key=None, reverse=False)
将多个已排序的输入合并为一个已排序的输出(例如,合并来自多个日志文件的带时间戳的条目)。 返回已排序值的 iterator。注意需要是已排序完成的可迭代对象(默认为从小到大排序),当reverse为True时,则为从大到小排序。
heapq.nlargest(n, iterable, key=None)
从 iterable 所定义的数据集中返回前 n 个最大元素组成的列表。 如果提供了 key 则其应指定一个单参数的函数,用于从 iterable 的每个元素中提取比较键 (例如 key=str.lower)。
等价于: sorted(iterable, key=key, reverse=True)[:n]。
import time import heapq h = [1, 2, 3, 5, 7] size = 1000000 start = time.time() print(heapq.nlargest(3, h)) for i in range(size): heapq.nlargest(3, h) print(time.time() - start) start = time.time() print(sorted(h, reverse=True)[:3:]) for i in range(size): sorted(h, reverse=True)[:3:] print(time.time() - start) #输出 [7, 5, 3] 1.6576552391052246 [7, 5, 3] 0.2772986888885498 [7, 5, 4]
由上述结构可见,heapq.nlargest与sorted(iterable, key=key, reverse=False)[:n]功能是类似的,但是性能方面还是sorted较为快速。
heapq.nsmallest(n, iterable, key=None)
从 iterable 所定义的数据集中返回前 n 个最小元素组成的列表。 如果提供了 key 则其应指定一个单参数的函数,用于从 iterable 的每个元素中提取比较键 (例如 key=str.lower)。 等价于: sorted(iterable, key=key)[:n]。
import time import heapq h = [1, 2, 3, 5, 7] size = 1000000 start = time.time() print(heapq.nsmallest(3, h)) for i in range(size): heapq.nsmallest(2, h) print(time.time() - start) start = time.time() print(sorted(h, reverse=False)[:3:]) for i in range(size): sorted(h, reverse=False)[:2:] print(time.time() - start) #输出 [1, 2, 3] 1.1738648414611816 [1, 2, 3] 0.2871997356414795
由上述结果可见,sorted的性能比后面两个函数都要好,但如果只是返回最大的或者最小的一个元素,则使用max和min最好。
3.堆排序
由于在python中堆的特性是最小堆,堆顶的元素始终是最小的,可以将序列转换成堆之后,再使用pop弹出堆顶元素来实现从小到大排序。具体实现如下:
from heapq import heappush, heappop, heapify def heapsort(iterable): h = [] for value in iterable: heappush(h, value) return [heappop(h) for i in range(len(h))] def heapsort2(iterable): heapify(iterable) return [heappop(iterable) for i in range(len(iterable))] data = [1, 3, 5, 7, 9, 2, 4, 6, 8, 0] print(heapsort(data)) print(heapsort2(data)) #输出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4.堆中元素可以是元组形式,主要用于任务优先级
from heapq import heappush, heappop h = [] heappush(h, (5, 'write code')) heappush(h, (7, 'release product')) heappush(h, (1, 'write spec')) heappush(h, (3, 'create tests')) print(h) print(heappop(h)) [(1, 'write spec'), (3, 'create tests'), (5, 'write code'), (7, 'release product')] (1, 'write spec')
上述操作流程如下:
1.当进行第一次push(5, ‘write code’)时
2.当进行第二次push(7, ‘release product’)时,符合堆的要求
3.当进行第三次push(1, ‘write spec’)时,
4.依据python的堆的最小堆特性,5>1 ,交换5和1
5.当进行最后依次push(3, ‘create tests’)时
6.依据python堆的最小堆特性,7>3,交换7与3
7.符合要求,因此结果为[(1, ‘write spec’), (3, ‘create tests’), (5, ‘write code’), (7, ‘release product’)],弹出元素则是堆顶元素,数字越小,优先级越大。
到此这篇关于python内置堆的具体实现的文章就介绍到这了,更多相关python内置堆内容请搜索脚本之家以前的文章或继续浏览下面的相关文章希望大家以后多多支持脚本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