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ding-Proxy基本功能用法介绍
作者:牛初九
Sharding-Proxy是一个分布式数据库中间件,定位为透明化的数据库代理端。作为开发人员可以完全把它当成数据库,而它具体的分片规则在Sharding-Proxy中配置。它的整体架构图如下:
在架构图中,中间的蓝色方块就是我们的中间件Sharding-Proxy,下面连接的是数据库,我们可以配置每一个数据库的分片,还可以配置数据库的读写分离,影子库等等。上方则是我们的业务代码,他们统一连接Sharding-Proxy,就像直接连接数据库一样,而具体的数据插入哪一个数据库,则由Sharding-Proxy中的分片规则决定。再看看右侧,右侧是一些数据库的工具,比如:MySQL CLI,这是MySQL的命令行;Workbench是MySQL自己出的一个管理工具;还可以连接其他的工具,比如:Navicat,SQLYog等。最后再来看看左侧,是一个注册中心,目前支持最好的是Zookeeper,在注册中心中,我们可以统一配置分片规则,读写数据源等,而且是实时生效的,在管理多个Sharding-Proxy时,非常的方便。而官方也给我们提供了界面化的工具——ShardingSphere-UI,使用起来非常的方便。
Sharding-Proxy的安装
我们可以在Sharding-Proxy官网上找的下载目录,再找到Sharding-Proxy的下载链接,下载最新版本的二进制包。然后把二进制包(tar.gz)上传到服务器的目录中,这个目录可以自定义,/opt
或者/usr/local
都可以,然后解压,命令如下:
tar -zxvf apache-shardingsphere-4.1.1-sharding-proxy-bin.tar.gz
解压后,进入到sharding-proxy的conf目录,这个目录sharding-proxy的配置目录,我们所有的数据源、分片规则、读写分离等都在此目录下配置。
[root@centOS-1 conf]# ll 总用量 28 -rw-r--r--. 1 root root 3019 6月 4 15:24 config-encrypt.yaml -rw-r--r--. 1 root root 3633 7月 7 13:51 config-master_slave.yaml -rw-r--r--. 1 root root 2938 6月 4 15:24 config-shadow.yaml -rw-r--r--. 1 root root 5463 7月 7 14:08 config-sharding.yaml -rw-r--r--. 1 root root 1322 6月 4 15:24 logback.xml -rw-r--r--. 1 root root 2171 7月 7 15:19 server.yaml
- logback.xml是日志的配置。
- server.yaml是Sharding-Proxy的一些基础配置,比如:账号、密码、注册中心等。
- 剩下的所有以config开头的yaml文件,都是一个逻辑数据源,我们可以看到最常见的两个config-sharding.yaml(分片的配置),config-master_slave.yaml(读写分离的配置)。注意,如果我们要配置分片+读写分离,要不要在两个配置文件中配置呢?不需要的,我们只需要在config-sharding.yaml中配置就可以了,如果要配置单独的读写分离,则需要按照config-master_slave.yaml配置。单独的读写分离和分片+读写分离在配置上,还是有一些区别的。
这些配置我们在后面会展开讲。Sharding-Proxy默认支持的数据库是PostgreSQL,而我们大多数都是使用的MySQL,在这里我们的数据库使用的是MySQL,我们要将mysql-connector-java.jar这个jar包放入lib目录,这里推荐使用5.x版本的jar包,如果使用8.x可能会有一些位置的错误。
最后,我们执行bin目录下的start.sh就可以运行了。
./bin/start.sh
Sharding-Proxy默认的启动端口是3307,我们在连接的时候要格外注意一下。
server.yaml配置
下面我们看看server.yaml文件中,都具体配置哪些内容,我们用vim打开文件,
vim server.yaml
文件的内容如下:
######################################################################################### # # If you want to configure orchestration, authorization and proxy properties, please refer to this file. # ######################################################################################### # #orchestration: # orchestration_ds: # orchestrationType: registry_center,config_center # instanceType: zookeeper # serverLists: 192.168.73.131:2181 # namespace: sharding-proxy # props: # overwrite: false # retryIntervalMilliseconds: 500 # timeToLiveSeconds: 60 # maxRetries: 3 # operationTimeoutMilliseconds: 500 authentication: users: root: password: root sharding: password: sharding authorizedSchemas: sharding_db
- 其中,orchestration是连接zookeeper注册中心,这里我们暂时用不到,将其注释掉。
- authentication中,配置的是用户名和密码,以及授权的数据库,在这里,我们配置了两个用户,分别为:root/root和sharding/sharding,其中root默认授权所有的数据库,而sharding用户则授权sharding_db数据库。在这里的数据库(schema)是逻辑数据库,在config-*.yaml中配置的。
config-sharding.yaml的配置
这个文件是Sharding-Proxy的核心的配置,所有的分片规则都在这个文件中配置,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schemaName: sharding_db dataSources: ds_1: url: jdbc:mysql://192.168.73.132:3306/shard_order?serverTimezone=Asia/Shanghai&useSSL=false username: imooc password: Imooc@123456 connectionTimeoutMilliseconds: 30000 idleTimeoutMilliseconds: 60000 maxLifetimeMilliseconds: 1800000 maxPoolSize: 50 master_ds: url: jdbc:mysql://192.168.73.131:3306/sharding_order?serverTimezone=Asia/Shanghai&useSSL=false username: imooc password: Imooc@123456 connectionTimeoutMilliseconds: 30000 idleTimeoutMilliseconds: 60000 maxLifetimeMilliseconds: 1800000 maxPoolSize: 50 slave_ds_0: url: jdbc:mysql://192.168.73.130:3306/sharding_order?serverTimezone=Asia/Shanghai&useSSL=false username: imooc password: Imooc@123456 connectionTimeoutMilliseconds: 30000 idleTimeoutMilliseconds: 60000 maxLifetimeMilliseconds: 1800000 maxPoolSize: 50
- 在这个配置文件中,总共分为3个部分,我们先看看前面2个部分。
- schemaName:是逻辑数据库的名称,这里我们叫做sharding_db。在server.yaml文件中,授权的schema就是这里的schemaName。
- 第二部分是数据源,在dataSources里边,我们配置了3个数据源。分别是ds_1、master_ds和slave_ds_0。我们先来说一下数据库的规划吧,我们的数据将通过user_id进行数据库的分片,总共有2个分片,user_id尾数为奇数的将分配到ds_1的数据库中,user_id尾数为偶数的,将分配到ds_0中,但是我们的数据源中没有ds_0呀,ds_0将由master_ds和slave_ds_0组成一个读写分离数据源。
接下来再看看具体分片的配置,
shardingRule: masterSlaveRules: ds_0: masterDataSourceName: master_ds slaveDataSourceNames: - slave_ds_0 tables: t_order: actualDataNodes: ds_${0..1}.t_order_${1..2} tableStrategy: inline: shardingColumn: order_id algorithmExpression: t_order_${order_id % 2 + 1} keyGenerator: type: SNOWFLAKE column: order_id t_order_item: actualDataNodes: ds_${0..1}.t_order_item_${1..2} tableStrategy: inline: shardingColumn: order_id algorithmExpression: t_order_item_${order_id % 2 + 1} keyGenerator: type: SNOWFLAKE column: id defaultDatabaseStrategy: inline: shardingColumn: user_id algorithmExpression: ds_${user_id % 2} defaultTableStrategy: none: defaultDataSourceName: ds_0
- 分片的配置都在shardingRule下。
- 在这里我们要配置读写分离主从数据源,在这里我们配置的是分片+读写分离,和单纯的读写分离配置是不一样的。读写分离的配置在masterSlaveRules下,我们配置读写分离数据源ds_0,指定主库的数据源masterDataSourceName为master_ds,master_ds在上面的数据源中已经配置,而从数据源slaveDataSourceNames可以配置多个,也就是一主多从的配置,我们用数组的方式进行配置,- slave_ds_0指定从数据源为slave_ds_0,如果有多个从数据源,可以配置多个。
- 我们先跳过tables的配置,往下看,defaultDataSourceName,默认数据源,我们指定ds_0。这个配置非常有用,在我们的项目中,并不是所有的表都要进行水平切分,只有数据量比较大的表才会用到水平切分,比如:订单表(t_order)和订单明细表(t_order_item)。而其他的表数据量没有那么大,单库单表就可以完全支撑,这些表没有分片规则,而我们指定了默认的数据源,当我们操作这些没有分片规则的表时,都统一使用默认的数据源。
- defaultTableStrategy,默认表的分片规则,这里我们配置的是none,没有。也就是说所有的分片表都要配置表的分片规则。
- defaultDatabaseStrategy,默认数据库的分片规则,这里我们配置它的规则为行内表达式,分片字段为user_id,规则为
ds_${user_id % 2}
,当user_id为偶数时,数据源为ds_0,也就是前面配置的读写分离数据源;而当user_id为奇数时,数据源为ds_1。如果我们的表的分片规则中,没有配置数据源的分片规则,将使用这个默认数据源的分片策略。 - 最后再来看看tables的配置,这里配置的是分片表的规则,我们配置两个表,t_order和t_order_item。每个分片表都由3部分组成。首先,actualDataNodes,实际的数据节点,这个节点是在MySQL中真实存在的,以t_order的配置为例,ds_${0..1}.t_order_${1..2},说明t_order的数据节点有4个,分表为ds_0.t_order_1、ds_0.t_order_2、ds_1.t_order_1和ds_1.t_order_2。再来看表的分片规则,tableStrategy,它的规则也是用行内表达式配置的,分片字段为order_id,规则为t_order_${order_id % 2 + 1},当order_id为奇数时,数据会分配到表t_order_1中;当order_id为偶数时,会分配到表t_order_2中。
整个的分片策略就配置完了,决定每条数据的具体分片由两个字段决定,user_id决定数据分配到哪一个数据源中,order_id决定数据分配到哪一个表中。这就是分片+读写分离的配置,如果要进行更详细的配置,可以参考官方文档,这里不赘述了。
config-master_slave.yaml的配置
如果我们只配置数据源的读写分离,而不进行分片配置,就需要参照这个配置文件进行配置了,虽然分片+读写分离的配置已经有了读写分离的配置,但是他俩之间还是有一些细微的区别的,我们来看看这个文件中的内容吧,
schemaName: master_slave_db dataSources: master_ds: url: jdbc:mysql://192.168.73.131:3306/sharding_order?serverTimezone=Asia/Shanghai&useSSL=false username: imooc password: Imooc@123456 connectionTimeoutMilliseconds: 30000 idleTimeoutMilliseconds: 60000 maxLifetimeMilliseconds: 1800000 maxPoolSize: 50 slave_ds: url: jdbc:mysql://192.168.73.130:3306/sharding_order?serverTimezone=Asia/Shanghai&useSSL=false username: imooc password: Imooc@123456 connectionTimeoutMilliseconds: 30000 idleTimeoutMilliseconds: 60000 maxLifetimeMilliseconds: 1800000 maxPoolSize: 50 slave_ds_1: url: jdbc:mysql://127.0.0.1:3306/demo_ds_slave_1?serverTimezone=UTC&useSSL=false username: root password: connectionTimeoutMilliseconds: 30000 idleTimeoutMilliseconds: 60000 maxLifetimeMilliseconds: 1800000 maxPoolSize: 50 masterSlaveRule: name: ds_0 masterDataSourceName: master_ds slaveDataSourceNames: - slave_ds - slave_ds_1
- 首先,我们还是定义逻辑数据库的名称,schemaName: master_slave_db,叫做master_slave_db。
- 然后在dataSources中定义数据源,这些配置的结构是通用,和前面没有区别,我们配置了3个数据源,一主两从,master_ds(主)、slave_ds(从)和slave_ds_1(从)。
- 最后就是主从的规则masterSlaveRule,在前面分片+读写分离的配置中,叫做masterSlaveRules,复数形式。说明在单独的读写分离配置中,只能配置一个主从数据源。主从数据源的名字叫做ds_0,主数据源masterDataSourceName是master_ds,从数据源slaveDataSourceNames配置了两个,slave_ds和slave_ds_1。
这里只是单纯的配置主从读写分离数据源,如果要配置分片+读写分离,请参照前面的配置。
config-shadow.yaml影子库配置
在现在微服务盛行的情况下,系统被切分的很细,这对于测试,尤其是压测是非常难的,如果在测试环境部署一套和生产一模一样的环境,是非常浪费资源的。而如果只部署一两个服务,又不能进行全链路的整体压测。而我们的解决方案是在生产环境直接进行压测,得出的结果也是真实有效的。那么这些压测的数据怎么办,如果不做特殊的处理,就和生产的真实数据混在一起了。
这里我们就需要配置影子数据库了,所有压测数据都会有一个特殊的标识,sharding-proxy根据这个特殊的标识,将压测的数据分配到影子库中,和生产的真实数据隔离开,我们看看具体怎么配置
schemaName: sharding_db dataSources: ds: url: jdbc:mysql://127.0.0.1:3306/demo_ds_0?serverTimezone=UTC&useSSL=false username: root password: connectionTimeoutMilliseconds: 30000 idleTimeoutMilliseconds: 60000 maxLifetimeMilliseconds: 1800000 maxPoolSize: 50 shadow_ds: url: jdbc:mysql://127.0.0.1:3306/demo_ds_1?serverTimezone=UTC&useSSL=false username: root password: connectionTimeoutMilliseconds: 30000 idleTimeoutMilliseconds: 60000 maxLifetimeMilliseconds: 1800000 maxPoolSize: 50 shadowRule: column: shadow shadowMappings: ds: shadow_ds
- 前面还是逻辑数据库的名称和数据源的配置。在数据源我们配置了两个,一个是真实的数据库ds,另一个是影子库shadow_ds,所有压测的数据都会分配的影子库中。
- shadowRule中配置影子库的规则,column,影子库字段标识,所有压测数据,在程序中,将此字段设置为true。shadowMappings是主库和影子库的映射关系,ds数据库的影子库是shadow_ds。
影子库的配置在我们压测中还是十分有用的,将测试数据和生产数据隔离开,不会影响到生产数据。
config-encrypt.yaml数据加密配置
最后我们再看看数据加密的配置,一些用户的信息是不希望在数据库中以明文存在的,比如:用户的身份证号、银行卡号。但是,在使用的时候,我们还要把它解密回来。当然,我们可以在程序中,针对这些字段进行加解密,这里呢,我们看看Sharding-Proxy为我们提供的数据加密配置。我们看一下配置文件,
schemaName: encrypt_db dataSource: url: jdbc:mysql://127.0.0.1:3306/demo_ds?serverTimezone=UTC&useSSL=false username: root password: connectionTimeoutMilliseconds: 30000 idleTimeoutMilliseconds: 60000 maxLifetimeMilliseconds: 1800000 maxPoolSize: 50 encryptRule: encryptors: encryptor_aes: type: aes props: aes.key.value: 123456abc tables: t_card_no: columns: card_no: cipherColumn: card_no_cipher encryptor: encryptor_aes
- 逻辑库与数据源的配置略过。
- 在加密规则encryptRule中,我们先定义加密算法,encryptor_aes,它的类型是aes,key是123456abc,这个key我们可以修改,但是一旦用这个key产生数据,就不要再改了,如果改了,旧数据就不能正确的解密了。
- 然后在tables中定义加密数据的表t_card_no,加密的列为card_no,这个列是逻辑列,在表中不是真实存在的,当你的sql中无论查询、插入,出现这个字段,都会进行加密处理。而cipherColumn是加密后存储数据的列,encryptor则是加密的规则。例如,我们执行insert into t_card_no (card_no) values ('123456'),card_no列在表t_card_no中并不存在,t_card_no中存在的是card_no_cipher列,我们执行成功后,card_no_cipher列存的是密文数据;当我们执行select card_no from t_card_no 时,虽然表t_card_no没有card_no 列,但是可以将card_no_cipher列解密,card_no 显示解密后的值。
数据加密在实际的应用中还是比较多的。
总结
到此这篇关于Sharding-Proxy基本功能用法的文章就介绍到这了。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脚本之家。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sharding-jdbc5.0.0实现分表实践
- 利用Sharding-Jdbc进行分库分表的操作代码
- 使用sharding-jdbc实现水平分库+水平分表的示例代码
- Sharding-JDBC自动实现MySQL读写分离的示例代码
- SpringBoot整合sharding-jdbc实现自定义分库分表的实践
- SpringBoot整合sharding-jdbc实现分库分表与读写分离的示例
- 使用Sharding-JDBC对数据进行分片处理详解
- ShardingSphere jdbc集成多数据源的实现步骤
- SpringBoot集成Sharding Jdbc使用复合分片的实践
- Java使用Sharding-JDBC分库分表进行操作
- Sharding JDBC读写分离实现原理及实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