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箱电源及散热器

关注公众号 jb51net

关闭
硬件教程 > 机箱电源及散热器 >

酷睿Ultra与RTX 4070的震撼组合! 华硕首款ROG NUC迷你主机深度评测

脚本之家

迷你主机的高端产品一直比较少,主要还是卷价格为主,ROG NUC作为两大巨头联手设计调教的高端产品线直接异军突起,主打用料给力+精细调教+超高颜值+全家桶特殊加成,虽然售价高,但看完本文应该会发现,ROG NUC贵的真有道理。

下面和大家分享这台初代ROG NUC的评测,包含数据分析、内部拆解、设备调试和量化测试,感想去的朋友可以往下看。

省流总结

给懒得看完的朋友做个总结:

简单来说,华硕全家桶用户强烈建议入手,ROG NUC能吃到非常多的额外加成,能做到1+1>2的效果。

全家桶联动

本次使用了华硕全家桶,实际使用会有特殊加成,具体有什么用本段会有说明,怎么配置看下文的调试部分。

一、迷你主机丨ROG NUC

简介:本文评测品,具体表现看下文吧。

二、显示器丨华硕TUF VG279Q3A

简介:ROG NUC的特殊加成是可以直接用MyASUS更改色域模式等参数,本次使用的千元价位入门2K高刷都支持,深度游戏用户可以选ROG超神系列,生产力用户则建议ProArt系列,性价比都挺高的。

三、键盘丨华硕ROG游侠2 RX98

简介:键盘的联动是奥创管理+Aura灯效同步,当然目前华硕键盘做的都不错,使用行业顶级的凯华全家桶,品质不需要做太多介绍,可以无脑入的水平。

四、鼠标丨华硕ROG龙鳞Ace AIM Lab合作版

简介:鼠标的联动同样是奥创管理+Aura灯效同步,相比普通版本,龙鳞Ace的AIM Lab合作版多了电竞级别的专属调教,推荐FPS玩家入手。

五、手柄丨华硕ROG雷切Pro

简介:手柄的联动同样是奥创管理+Aura灯效同步,因为这款手柄主打的是板载内存,自带的OLED屏幕可以自定义显示画面,同时Windows设备也支持录入宏

六、路由器丨华硕ROG魔方幻

简介:路由器的特殊加成是MyASUS切换模式,可以根据使用环境快速一键切换,从而提升对应软件的握手成功率+降低传输延迟,另外内置了网易UU加速器,最后当然也支持Aura灯效联动。

七、移动固态硬盘丨华硕ROG STRIX ARION 幻影标准版

简介:固态硬盘的联动是Aura灯效同步,当然本身也是非常不错的硬盘盒,快拆+全金属强散热设计很强,很多矿老板大批量采购的也是这款,放心入吧。

八、奇光板

简介:定制版本,没得卖,只能走活动获得,想要这些周边的朋友关注下华硕公众号,经常有活动,易来有类似的款。

参数解析

这代ROG NUC依旧有可选配置,简单列一下核心参数:

简单来说,对比传统迷你主机,ROG NUC的核心配置上限高,拓展性非常强,适合有重度游戏或者生产力需求的用户

考虑到有新手朋友对可选的两组CPU+显卡性能没有概念,列一下两者的参数对比:

根据权威评测软件分数对比,高配版本ROG NUC的CPU性能整体强10%左右,显卡性能整体强10-30%左右(得看应用),在AI+游戏这两个场景下差距会尤为明显

开箱拆解

本次测试机为Ultra7-155H+RTX4060的版本,老样子分为外观和拆解两部分,拆解主要针对更换灯片和后期维护。

一、设备外观

ROG NUC的设计语言非常具有ROG家族的辨识度,外壳为祖传钻石切割式设计,同时有多处栅式开孔搭配装饰挡板,正脸非常有跑车的感觉。

正面为经常拔插/操作的接口,包含SD卡读卡口、高速USB接口、3.5mm音频接口和电源按键。

特别表扬下ROG NUC的电源键,这个价位设备看的就是细节设计,开关本身做了微凸+切角设计,手感非常不错,操作时的仪式感拉满。

左右两侧比较简单,发热区做了对应开孔,另外左右两个做了不对称的切角设计,看起来有些钻石的感觉。

非经常拔插的接口都设计在背部,需要注意的是供电接口,虽然雷电口可以供电,但是想要CPU显卡满血工作还是得用原装DC电源哈。

ROG NUC的原装铝合金底座如下图所示,中间有着败家之眼的信仰涂装,并且非常重,安放的安全感拉满。

安装后的完全体如下图所示,当然不用支架也可以卧式使用,下面进入拆解环节。

二、内部拆解

ROG NUC整机都采用快拆设计,方便用户更换个性化灯板、升级加装内存硬盘、更换无线网卡和打理清灰,下面和大家分享以上涉及的操作。

更换灯板是不需要拆螺丝的,直接按住卡扣解锁,之后按住上盖,往背部方向推动上盖即可卸下。

ROG NUC原装送了两块DIY灯片,用户可以自行设计图案(需要自行镭雕),比如华硕官方展示中周冠宇那种签名,专属感满满。

升级加装内存硬盘+更换无线网卡先卸掉背部这颗固定螺丝,然后继续推动带灯片的这块上挡板,可能有点紧,需要稍微大力一点,切记是稍微大力。

原因如下图所示,主板连着一根灯板的供电线,切记不要直接瞎操作,取下的时候稍微稳一点,别把针脚给直接带断了。

通过拆解可以看到,华硕的用料确实很良心,核心的对应位置都有额外屏蔽贴或者散热贴,贵也就贵在这些细节上面了。

不仅是核心部位,华硕在可能发生静电的框架上都给了防静电贴,可以有效规避静电带来的运行不稳定等问题。

ROG NUC的主板分布如下图所示,搞不懂直接看图就行。

原装内存是三星的原厂内存,之前给大家介绍过,目前三星颗粒内存的优点是低电压,运行温度也会低点,单说ROG NUC这台设备,后加/升级内存都建议三星。

原装固态硬盘则是SK海力士的原厂固态硬盘,后加没啥限制,比较让人惊喜的是硬盘扣具,用的是完全不需要螺丝的快拆设计,安装方法见下图,抠开安装。

网卡单独说一下,原装是Intel子品牌Killer高端型号AX1690i,并且原装就贴有防静电贴,如果不是追求极限速率,暂时不建议换到BE200这种入门卡,等二代WiFi7出来再说。

打理清灰稍微麻烦一点,不过ROG NUC也比绝大部分的迷你主机操作量少很多,首先将设备翻转,卸掉底部下图圈出来的两颗螺丝。

最后直接把后盖往后推就能卸掉底壳,没有排线,大胆操作。

原装风扇是两把10cm的大尺寸富士康风扇,这种大风扇即使是在工控机上也非常少见,也是ROG NUC比常规笔记本性能释放更好的原因所在。

在PCB和风扇中间夹着大面积均热板+散热片,好处是使用期间能有较好的散热表现+防尘能力,坏处就是后期打理需要上吹风机,瑕不掩瑜就是了。

如果想更换硅脂,需要翻转到主板正面,拆卸掉下图圈出来的五颗固定螺丝。

核心散热件如下图所示,左侧为CPU区的双热管散热,右侧为显卡区的均热板散热,ROG NUC保修高达三年,懒得自己清灰可以发回华硕让他们处理哈

自己动手打理也简单,除了换硅脂以外还可以换下散热垫,买Laird的自己裁剪,原样贴回去就行,下面进入优化调教环节。

设备调试

ROG NUC属于到手即用的设备,调试其实很简单,只是涉及功能比较多,下面分享下调试作业。

一、BIOS

ROG NUC的BIOS是AMI定制版本,暂时不支持中文页面,另外NUC系列进入BIOS的快捷键是F2,不是Del键哈。

华硕BIOS已经调教的挺好了,所以开放出来的配置项目不多,比较出效果的配置有两处,第一是下图的风扇模式

第二是下图的安全保护,有两种可配置选项:

CPU、核显和内存超频就暂时别想了,得解锁BIOS屏蔽掉的功能才能设置,不建议折腾。

二、硬件调试

首先是CPU,进入设置中的电源设置,点击电源模式切换成最佳性能即可。

其次是显卡,相信很多朋友被NVIDIA GeForce的登录验证给整到崩溃,搜索“NVIDIA APP”这个官方软件并安装,不需要登录就能更新驱动,实际功能没差别。

首次安装NVIDIA APP会提示选择偏好:

驱动版本后期可以随时切换,点击驱动程序页面按下图操作就行,非常简单。

三、设备联动

ROG NUC的所有联动都是靠华硕管家(MyASUS)这个软件控制,正常开机联网就会自动安装,查看保修状态和送修也可以通过华硕管家操作

首先是网络传输,在设备设置中切换场景就可以提升对应软件类型的传输质量,没啥特别好介绍的,用就完事了。

在“我的华硕设备”页面中,还可以直接登录并配置上联的华硕路由器,比如修改联网方式和QoS这些,确实方便。

其次是显示器配置,同样在我的华硕设备页面中,只要是华硕的基本都能识别出来,可以一键切换色域,也能不走OSD调试高度和对比度。

最后是RGB灯光,奥创中心就不多做介绍了,目前最强灯效,去华硕官网搜索“armoury crate”安装下即可。

四、隐藏福利

华硕和Adobe有isv合作,在MyASUS中点击“应用程序与推荐”,走下图中的入口可以八折购买Adobe软件。

除了付费软件以外,'华硕大厅“还支持一键安装软件,可以帮助新手省不少事情。

除了一键安装软件以外,华硕大厅还可以一键更换免费动态壁纸,

跑分测试

接下来做一下跑分测试和应用测试,仅修改Windows电源模式,显卡驱动为Game Ready版本,大家应该能对这套设备的机能有更清晰的了解。

一、综合跑分

首先是鲁大师做了个整机跑分,测试结果如下图所示:

相同核心配置的笔记本跑分网上有很多,大家自行比对吧。

其次是游戏加加,测试结果如下图所示:

二、CPU测试

首先是CPU-Z,测试结果如下图所示:

单核分数一般,但多核分数超出预期,比常规155H设备要强一些。

其次是Cinebench2024,全默认配置,测试结果如下图所示:

同样是多核能力非常强。

三、显卡测试

首先是针对DX11的FireStrike模组,测试结果如下图所示:

得分比均值高出不少。

其次是针对DX12的TimeSpy模组,测试结果如下图所示:

得分同样比均值高出不少。

第三是3DMark针对DX12高画质的SpeedWay模组,测试结果如下图所示:

接近有统计的最高分数。

第四是针对补帧的DLSS模组,测试结果如下图所示:

这里的差异性对应游戏补帧,能有50%的提升算很不错了。

最后是针对光追的PortRoyal模组,测试结果如下图所示:

同样高于平均分数。

四、存储测试

第一是内存性能测试,开启XMP的6400MHz+C32,测试结果如下图所示:

内存延迟是这代Ultra的短板,之前测试过,更换内存或者手动压时序都不会有缓解,别折腾了哈。

其次是固态硬盘测试,使用CDM进行IO测试,测试结果如下图所示:

ROG NUC这条原装固态硬盘性能挺强的,可以当做生产力盘。

五、整机温度

这里使用3Dmark的Speedway循环压力测试,测试时的环境温度为20℃,测试结果如下图所示:

确实温度控制非常轻松,反推夏天也离90℃这条红线很远。

使用CrystalDiskInfo监测压力测试后的固态硬盘温度,测试结果如下图所示:

这次设备内部仅有一张原装硬盘,如果后上英韧主控或者三星的硬盘温度会高出一些,正常。

应用测试

上述跑分工具仅代表理论,下面进行实际工具软件与游戏的量化实测。

一、生产力测试

首先是代表解压缩能力的7Zip Benchmark,使用默认的10次循环,测试结果如下图所示:

主要还是内存有点拖后腿,确实一般。

其次是代表建模场景的Blender Benchmark,测试结果如下图所示:

还得是NVIDIA,确实厉害。

第三是代表渲染场景的Vray,测试结果如下图所示:

在ChaosGroup官宣ai支持后,CPU+NPU的影响更大一些。

第四是代表CPU+显卡AI性能的Stable Diffusion Benchmark,使用Normal标准,测试结果如下图所示:

这个数据接近很多残血RTX4070笔记本的水平了,确实不错。

但是,现在有个小问题,就是Intel Ultra移动端是动态显存,秋叶的SD整合包识别会有点问题,记得手动关闭共享显存。

最后是代表CPU+显卡影音AI性能的UL Proycon,测试结果如下图所示:

主力还得是N卡跑,NPU打辅助还不错的,能有接近一半的算力。

二、游戏测试

常规网游直接跳过,毕竟真没压力,使用游戏加加的游戏帧数预估如下图所示:

这里的预估一般低于实际表现,原因游戏加加官网有专门做过说明,感兴趣自行去看看。

首先是要求配置较高的FPS网游,案例选择CS2(DX12),画质选择2K分辨率+全高,测试结果如下图所示:

毫无压力。

其次是显卡亲的3A游戏,案例选择黑神话悟空官方测试工具(DX12),测试结果如下图所示:

在意帧数可以改成1080P分辨率,会高出不少,不过个人建议这种演出类的游戏还是2K分辨率好点。

最后是全要求配置较高的3A游戏,案例选择巫师3(DX12),测试结果如下图所示:

没用2K画质测试是因为确实比较勉强,不开光追+开启DLSS能稳定60FPS左右。

数据总结

简单说一下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