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标准真的是标准吗?
佚名
树欲静而风不止

有限的资源,努力的去做

有限的资源:
当你躺在象牙塔里,努力的让你的个人网站贴上W3C认证标签的时候,你是无可厚非的,因为你的资源是那么的充足,时间、青春、没有项目时间的催促,没有客户的最后通牒。但是当你真正的在做商业项目的时候,你会发现我们能利用的资源是及其有限的。人力资源,物质资源,时间资源都是那么的捉襟见肘。当你有分配这些资源的权利的时候,你才会发现分配这些资源的责任。我们的项目,绝对不会为了那张W3C认证标签而浪费宝贵的资源。
努力的去做:
但是有限的资源绝对不是粗制滥造的借口。事实上,我们项目对于质量是及其重视的。项目经理提出的“质量是项目之本”的结论已经在我们团队达成共识。给测试部门的测试资源,我们向来都安排在整个工程的1/5以上。(分析设计过程3/5以上,代码coding1/5以下,其余的给测试部)。
但是努力的去做,到底要做成什么样?其实也并不是没有参考。当你看Andy Budd的《样式指南示例》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国际上对此问题的处理方法的端倪,他在1.4小结提到了Browser Support的概念。然后他提出了对不同浏览器支持的不同程度:
Target – Most popular browsers at present. Everything must work as intended
Supported – Old but popular browser. All content and functionality must work with minimal degradation.
Partially supported – Old and buggy browsers. Not supported but not officially unsupported. Content and functionality must work. Degradation must be graceful and should not obscure content.
Unsupported – Buggy and unsupported browsers. Advice current users to upgrade.
我认为这是正确的做法,选定主流的浏览器,然后对主流的浏览器进行Target支持,而对于次之的浏览器进行Supported支持。而对于一些老版本的浏览器进行Partially Supported甚至完全不去管。这样就能最大可能的让网站被浏览者正常的浏览。当然将哪些浏览器,哪些版本进行Target支持,需要根据项目的使用群来决定。例如我们最近的一个日本母公司内部使用的B/S系统,因为我们知道他们那边使用者的电脑软件配置情况,所以我们进行了如下的浏览器支持定义:
IE7 :Target
IE6 :Supported
FF :Partially Supported
Other:Partially Supported or Unsupported
正是有了这个浏览器支持表单,让我们调画面的时候有的放矢,有所侧重。而不是一味的让所有的浏览器都正常支持而浪费时间(而且让所有的浏览器正常支持也只能是一种理想状态)。
Web标准难不难?
没进来的人说:很难!
刚站在门框上的人说:不过如此。
站在门里面的人则说:web标准的路还有很长一段要走……
后记:
当初起这个名字的时候就知道会遭到很多人的炮轰。反正早已练就“无敌厚脸皮”神功。骂也无妨,驳也无妨,炮轰也无妨。因为正是你们的留言,你们的论点,你们的讨论让web标准之路能够走的更远,走的更平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