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本

关注公众号 jb51net

关闭
硬件教程 > 笔记本 >

又瘦了 至薄游戏旗舰ROG冰刃3GX531详细图文评测

脚本之家

ROG冰刃系列家族式的AAS散热+开放底壳,其本质是利用开盖时转轴撑起底壳充当进风口作用,与C面大面积的进风区域结合。具体的进出风情况参考下图,蓝色为进风,红色为出风。不过这种散热方式最大的问题就是积灰,从拆开盖板后的情况看,从底面大量积灰的可能性不大。

而另一种积灰就是很常见的风扇内积灰,而半开放式的机身结构即使不会进入大颗粒灰尘,但是浮灰沉积的问题还是存在。而冰刃3的风扇为12V高压风扇,对于增强空气流通有很大帮助,还在风扇旁边设计了除尘通道,有些类似于污水处理的污染物沉积原理。

从原理上看,ROG的AAS散热系统很有创意,在实现更好的散热效率的同时,D壳打开的设计又让整机的设计在一众传统游戏本中脱颖而出。华硕还在D壳接缝处增加了两个氛围灯,打开底壳自动亮起,与整机的RGB灯效系统联动。这套设计几乎成为了历代冰刃笔记本的标志性特征。

把这套设计吹捧了这么久,还是要看一下实际的效果。这一代冰刃3笔记本的厚度缩减到惊人的15.7毫米,又采用微边框设计。即使是采用低电压平台的超极本,每一毫米的变化都需要做很多调整,何况是内置六核i7+1070Max-Q配置的游戏产品。有关ROG冰刃3的散热总结,我可以说:好,但是很吵;吵,但是可调。

冰刃3依旧延续了冰刃系列的三档性能调教,分为静音、均衡、性能三档模式,你可以在自带的控制软件中调节或者直接按Fn+F5切换。先不谈实际性能区别聊聊这个模式的体验:切换后反映很迅速,不过高负载下均衡和性能两模式下的风扇噪音差距不明显,选择静音模式后效果立竿见影。

不过这里需要注意一些问题:首先针对刚买到的新机,到手后建议联网更新后在进行第一次使用,以后就无所谓了。其次是不插电状态下你是不能启动性能模式的,只能选择静音和均衡模式,这也是出于续航考虑。

最后我觉得不光是ROG,整个笔记本市场的多档性能切换都有个小问题:除非用户再次按下切换键或者进入特定软件查看。否则无法确认当前所处性能模式。而我们在智能手机上切换到开发者模式、超级省电模式后,很多手机都会通过诸如状态栏变色等方式来提醒你当前所处模式,这一点希望后续可以在PC中加入。

散热测试依旧是大家熟悉的AIDA64+Furmark两兄弟,分别测试三种性能模式下CPU待机和单双烤情况,包含频率、温度、功耗,以及使用Hwinfo检测的三种模式下长短时性能释放策略,不过长短时策略还是需要和烤机测试结合,即使功耗墙没有拉低还有个温度墙可以让长时性能释放形同虚设。

在Turbo模式下,Hwinfo检测PL1为60W,PL2为90W,激进得不像个超薄游戏本,很多比他厚的产品都不敢做这样的调度模式。该模式下CPU待机频率3.99Ghz、功耗15W、核心温度61度;单烤CPU频率3.29Ghz、功耗60W、核心温度85度;双烤CPU频率2.5Ghz、功耗45W、核心温度88度,显卡温度76度。

在Balance模式下,Hwinfo检测PL1为45W,PL2依旧为90W,该模式主要是拉低CPU保显卡的策略。CPU待机频率3.99Ghz、功耗15W、核心温度61度;单烤CPU频率2.5Ghz、功耗45W、核心温度75度;双烤CPU频率2.0Ghz、功耗28W、核心温度78度,显卡温度69度。不过实测游戏中Turbo转为Balance并没有太大降低风扇噪音效果。

在Silent模式下,Hwinfo检测PL1为35W,PL2为45W,在这一模式下CPU和GPU都趋向保守,双烤时可以看到Furmark画面略有卡顿。CPU待机频率1.0-2.7Ghz跳动、功耗5-10W、核心温度53度;单烤CPU频率2.1Ghz、功耗28W、核心温度67度;双烤CPU频率2.1Ghz、功耗28W、核心温度77度,显卡温度70度。

之前就有提到,在切换到Silent静音模式后,可以感受到风扇噪音明显的降低到可接受范围。没错,在我测试的大多数大型游戏过程中,Turbo和Balance模式下的噪音都很吵,如果你玩《绝地求生》没有带耳机的习惯,那么冰刃3应该可以让你养成这个习惯。个人建议是日常打打LOL或者常规操作超静音模式即可,玩大型游戏,最好先给室友送个耳机。

实际的游戏测试方面,这次就不扯趣味解说游戏了,直接一个表格给大家亮数据,除了为达到最佳效果建议开性能模式的《古墓丽影:崛起》和《绝地求生:大逃杀》外,《战地1》、《使命召唤:二战》、《孤岛惊魂5》、《反恐精英:全球攻势》全都测试了Turbo和Silent两种模式下游戏表现。

可以说很少有这种参与测试的大多数游戏都可以以1080P高/最高画质较高帧数流畅运行的情况了。这也侧面印证了ROG冰刃3出色的散热表现和性能释放使得其游戏表现也很出色。而针对测试中Silent模式也能保持较高帧率的游戏,还是建议切换到Silent模式,因为Turbo模式游戏中的风扇声音真的“起飞”。

而一款旗舰级游戏本不玩灯是不可能不玩灯的,没个RGB都不好意思出门。ROG自然也是玩灯的好手,业内无论是整机、DIY板卡、笔记本还是外设上都广为人知的“Arua Sync神光同步“,在你预算充足、入手了ROG全家桶的情况下可以光污染套装。

说起来,官网实时预览灯效这类细节体验可不是”不如上船“能做到的,赞!

ROG冰刃3的灯效主要集中在A面ROG logo、底壳出风口氛围灯、键盘,特别是键盘和氛围灯,借助全新的Armoury Crate控制中心软件,支持1600万色的RGB全彩调节,键盘除了支持常规的四分区调节外,还可以选择全局的彩虹色、音乐律动、温度感应等特效,以及精确的自定义调节选项。

我个人还是比较偏好彩虹色的方案,更多的效果可以自行在冰刃3的官网介绍页面体验。在Armoury Crate软件中你还可以实时查看电脑的各项核心参数及硬件运行状态,包括禁用Win键、开机声音及特效、60/144Hz刷新率切换等,也可以自行设定各种启动模式。

除了光效和性能模式的调整,ROG也为冰刃3提供了网络优化作用的Game FirstV、调节屏幕色彩的Game Visual、音效调节软件Sonic Studio3、图形化音频分析Sonic Radar3。这里面我最感兴趣的就是Sonic Radar,要是调好了那可是PFS游戏中开挂级别的存在,不过具体适配的游戏还有待确认。

而至于扩展性,其实从冰刃初代产品我就以为是纯板载内存,毕竟这个厚度下能压缩一点是一点。不过冰刃系列至今仍保持了板载8G+空槽的内存扩展性,官方宣称最大可扩展至24G(16+8),我手上的16G内存版本就是板载8G+插槽8G。其实我倒更倾向做成16G板载后,留出空间做两个M2插槽,目前只有一个。

【编辑总结】: ROG冰刃3作为冰刃家族第三代产品,弥补了前几代产品缺少窄边框设计的不足,整机厚度和尺寸都进一步缩减。15毫米厚度的游戏本几乎是绝无仅有,不错的硬件配置并没有因为厚度而散热缩水发挥不足,其最终表现甚至已经超过了很多比他厚重很多的产品。

相比于前代产品,冰刃3从配置到售价都进一步下探(初代冰刃起售价在27000元左右,而冰刃3 1060版价格为17000元左右)。显卡变成了1060和1070Max-Q可选,但是G-Sync和雷电3两大旗舰功能的缺失让人有点小遗憾,这也是权衡后妥协的产物。

而由于整机金属占比较大,虽然15毫米厚,但是重量依旧达到2.12KG,再加上硕大的电源适配器和平庸的续航水平。冰刃3也告诉我们现阶段打造真正意义上”轻薄便携长续航强释放的游戏本“是不太可能的。

不过作为英伟达Max-Q方案的急先锋,相比于一线其他厂家将1060/1070Max-Q装进传统的砖头本内”应付差事“的做法,我更期待ROG能够借助这股东风在未来游戏轻薄化革命上率先拿出较为完美的解决方案。

02附页:性能跑分测试产品:Zephyrus S(GX531) ROG 笔记本电脑

本页是针对一些例行的配置参数所做,仅供硬核用户做数据参考用,对于普通用户无太大参考意义。再次友情提示,珍爱生命,远离鲁大师!

i7 8750H,我们的老朋友,六核心十二线程,14nm制程,与八代桌面级处理器相同的Coffee Lake架构,TDP 45W,默频2.2Ghz,睿频4.1Ghz。相比于很少有产品能驾驭的i9 8950HK,i7 8750H更显得老少咸宜。

Cinebench R15的OpenGL测试为104fps,CPU单核成绩170,多核成绩1188,属于同型号处理器中较为出色发挥的水平。

固态硬盘使用的是一块金士顿的m.2 PCIeX2 NVMe SSD,之前测试的产品还有搭载西部数据类似速度的固态硬盘。总的来说够用,不过不够极致,如果有更高速度需求的可以自行购买固态更换。使用Crystal DiskMark测试读取速度1599M/S,写入1027M/S,使用移动固态硬盘进行互烤大文件测试没有明显的掉速。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