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

关注公众号 jb51net

关闭
首页 > 软件编程 > java > java注解底层

Java 注解底层逻辑流程分析

作者:三傻317

注解的类型本质上是一个特殊接口,Java 语法强制规定所有注解类型都会自动继承 java.lang.annotation.Annotation 接口,本文给大家介绍Java注解底层逻辑流程分析,本文结合实例代码给大家介绍的非常详细,感兴趣的朋友跟随小编一起看看吧

Java 注解底层逻辑

一、注解的本质

注解的类型本质上是一个特殊接口,Java 语法强制规定所有注解类型都会自动继承 java.lang.annotation.Annotation 接口。

但是,虽然注解继承的是接口,但注解并没有普通接口的特性。在注解中,所谓的方法并不是真正的方法,而是类似于定义变量,用来声明注解能接收哪些类型的配置项,例如:

public @interface MyAnno {
    String value();
    int age() default 18;
}

在上面的注解定义中,MyAnno 可以接收一个字符串类型的配置项 value,以及一个整型的配置项 age,其中 age 的默认值为 18。

这些配置项会被编译器写进字节码的注解表中,存储为键值对。运行时 JVM 会通过动态代理生成一个实现了该注解接口的对象,当调用 anno.value() 时,其实是从注解表中取出对应的配置值。

从这里可以看出,接口只是注解的类型表现形式,并不具备接口的继承和约束作用。实际上,在字节码层面,注解是一种作用在类、方法、字段、参数等上的 元数据。元数据是“描述数据的数据”,在 Excel 表格中,表头、格式就是元数据;在 Java 中,类名、字段列表、方法签名、访问控制符、变量名和变量类型、方法返回类型和参数列表等,都是元数据。简而言之,注解是一种“标签”,用来描述数据。

二、注解的读取逻辑

注解本身不是一个动作,只有被读取后才会发挥作用。读取注解的“执行者”可以是:

也就是说,注解是一个标识,被相应的读取者扫描读取后,才会触发相应的操作。

那么注解扫描是如何做到的呢?本质就是:

  1. 找到目标类(例如限定的包路径下的类)。
  2. 使用反射或字节码解析工具读取元数据。
  3. 判断是否存在目标注解,并执行相应逻辑。

对于大型框架来说,扫描所有类代价过高,所以通常会:

三、注解的字节码存储

Java 编译器在编译过程中会扫描所有注解,并将其记录到 .class 文件中的注解属性表中。

注解信息会根据作用位置,存放在不同的结构的 attributes[] 数组中:

注解在 .class 文件里的存储结构大致为:

annotation {
    u2 type_index;              // 注解类型的常量池引用,例如 "Lcom/example/MyAnno;"
    u2 num_element_value_pairs; // 注解属性数量
    {
        u2 element_name_index;  // 属性名常量池索引,例如 "value"
        element_value value;    // 属性值(常量池索引或字面量)
    } num_element_value_pairs;
}

在运行时,如果注解的保留策略是 RUNTIME,JVM 会将这些注解信息加载到内存中,并通过反射 API 提供访问接口,例如:

Class<?> clazz = Demo.class;
MyAnno anno = clazz.getAnnotation(MyAnno.class);
System.out.println(anno.value()); // 输出配置的值

这样就完成了从源码 → 编译 → 运行的整个流程。

到此这篇关于Java 注解底层逻辑的文章就介绍到这了,更多相关java注解底层内容请搜索脚本之家以前的文章或继续浏览下面的相关文章希望大家以后多多支持脚本之家!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