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 语言

关注公众号 jb51net

关闭
首页 > 软件编程 > C 语言 > C++ 内存序

C++中常见的六种内存序

作者:源代码分析

内存序是多线程编程中控制原子操作内存可见性和执行顺序的机制,本文主要介绍了C++中常见的六种内存序,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感兴趣的可以了解一下

内存序(Memory Order)是多线程编程中用于控制原子操作的内存可见性和执行顺序的机制。它帮助开发者在保证程序正确性的同时,优化性能,避免不必要的同步开销。以下是对内存序的详细介绍:

为什么需要内存序?

在多核处理器中,每个线程可能运行在不同的核心上,每个核心有自己的缓存。编译器和处理器为了提高性能,可能会对指令进行重排序(Reordering),导致以下问题:

内存序通过约束编译器和处理器的重排序行为,确保多线程间共享数据的正确性。

常见内存序类型(以C++为例)

C++11定义了6种内存序,按约束强度从弱到强排列:

1. memory_order_relaxed

特性:仅保证原子性,不保证操作顺序和可见性。

适用场景:不需要同步的计数器递增,例如统计次数。

示例:

atomic<int> counter{0};
counter.fetch_add(1, memory_order_relaxed);

2. memory_order_acquire

特性:在读取操作时生效,确保当前线程中后续的所有读/写操作不会被重排序到该操作之前。

适用场景:获取锁(Lock)或同步读取共享数据。

示例:

atomic<bool> flag{false};
// 线程A:
while (!flag.load(memory_order_acquire)); // 等待flag变为true
// 线程A后续的操作能看到线程B在release前的所有写入

// 线程B:
flag.store(true, memory_order_release); // 释放锁,写入对其他线程可见

3. memory_order_release

4. memory_order_acq_rel

5. memory_order_seq_cst(默认)

6. memory_order_consume(较少使用)

关键概念

使用建议

示例:自旋锁(Spin Lock)

class SpinLock {
    atomic<bool> locked{false};
public:
    void lock() {
        while (locked.exchange(true, memory_order_acquire)); // 获取锁
    }
    void unlock() {
        locked.store(false, memory_order_release); // 释放锁
    }
};

总结

内存序是多线程编程中平衡正确性与性能的关键工具。理解不同内存序的语义,合理选择约束强度,可以有效避免竞态条件(Race Condition)和数据不一致问题。在不确定时,优先使用默认的seq_cst,再逐步优化。

到此这篇关于C++中常见的六种内存序的文章就介绍到这了,更多相关C++ 内存序内容请搜索脚本之家以前的文章或继续浏览下面的相关文章希望大家以后多多支持脚本之家!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