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

关注公众号 jb51net

关闭
首页 > 软件编程 > java > Java ArrayList(扩容机制)

Java中的ArrayList(扩容机制)详解

作者:小乔努力变强

ArrayList作为Java中广泛使用的动态数组,其扩容机制是保证性能和内存使用平衡的关键,默认初始容量为10,扩容因子为1.5,旨在减少频繁的内存分配和数据迁移代价,同时建议使用预估计的初始化容量以减少扩容次数

背景介绍

对于ArrayList集合可能大家并不陌生,但ArrayList集合的扩容机制大家是否了解呢?我们今天着重来看看

适用于什么场景?

检索比较多的场景

ArrayList特点

实战演练

import java.util.ArrayList;
import java.util.List;

public class List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List<String> list = new ArrayList<String>();
    list.add("b");//第一个,索引下标0
    list.add("d");
    list.add("c");
    list.add("a");
    list.add("d"); //允许使用重复元素

    System.out.println(list);  //输出结果:[b, d, c, a, d]
    System.out.println(list.get(2));  //输出指定下标的元素,输出结果:c

    list.add(1,"f");//在指定索引下标位置添加元素
    System.out.println(list); //输出结果:[b, f, d, c, a, d],原来下标为1和1之后的下标索引位置的元素自动向后移动

    List<String> a = new ArrayList<String>();
    a.add("123");
    a.add("456");
    list.addAll(2,a);  //在指定索引下标的位置插入集合
    System.out.println(list);//输出结果:[b, f, 123, 456, d, c, a, d]

    //获取指定元素在集合中第一次出现的索引下标
    System.out.println(list.indexOf("d")); //输出结果:4
    //获取指定元素在集合中最后一次出现的索引下标
    System.out.println(list.lastIndexOf("d"));//输出结果:7

    list.remove(2);  //根据指定的索引下标移除元素
    System.out.println(list);  //输出结果:[b, f, 456, d, c, a, d]

    list.set(1,"ff"); //根据指定的索引下标修改元素
    System.out.println(list); //输出结果:[b, ff, 456, d, c, a, d]

    //根据索引下标的起始位置截取一段元素形成一个新的集合,截取的时候,包含开始的索引不包含结束时的索引
    List<String> sublist= list.subList(2,4);
    System.out.println(sublist);//输出结果:[456, d]

    System.out.println(list.size());//输出结果7
    }
}
import java.util.LinkedList;
import java.util.List;

public class List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List l1 = new LinkedList();
    for(int i = 0;i<=5;i++){
    l1.add("a"+i);
    }

    System.out.print(l1);
    l1.add(3,"a100");
    System.out.println(l1);
    l1.set(6,"a200");
    System.out.println(l1);
    System.out.print((String)l1.get(2)+" ");
    System.out.println(l1.indexOf("a3"));
    l1.remove(1);
    System.out.println(l1);
    }
}

输出结果:

[a0,a1,a2,a3,a4,a5]

[a0,a1,a2,a100,a3,a4,a5]

[a0,a1,a2,a100,a3,a4,a200]

a2 4

[a0,a2,a100,a3,a4,a200]

ArrayList扩容机制

ArrayList的使用前不需要像数组一样提前定义大小空间,容量是随着使用时自动增长的,那为什么在使用ArrayList的add方法添加元素的时候底层还需要判断集合的容量是否能够放下要添加的元素呢?

又没有定义固定大小直接放进去不就好了吗?

add方法添加分为三步:

解答:

用户不需要提前定义大小,那是因为底层默认已经定义好了大小。

其实是有一个边界值的,并不是无限增长的。

使用时增加,是因为底层有扩展因子(扩容因子是1.5),当数量达到数组的百分之多少的时候就会扩容。ArrayList默认的初始大小是10

问题:大家可以思考思考为什么ArrayList底层扩容因子是1.5?为什么不是1.32.4……

ArrayList的底层扩容因子是1.5,而不是其他数字,是为了在平衡内存使用和性能之间找到一个合适的折中方案。

下面是一些原因:

  1. 内存分配的效率:扩容因子的选择会影响内存分配的效率。如果扩容因子过小,每次扩容都只增加少量的容量,这会导致频繁的内存分配操作,增加了时间和空间的开销。而如果扩容因子过大,每次扩容都会增加大量的容量,这可能会导致浪费过多的内存。1.5是一个相对较小的扩容因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平衡内存使用和性能。
  2. 数据迁移的代价:当ArrayList需要扩容时,需要将原有数据迁移到新的更大的数组中。扩容因子的选择会影响数据迁移的频率和代价。较小的扩容因子会导致更频繁的数据迁移,而较大的扩容因子会减少数据迁移的次数。1.5作为一个相对较小的扩容因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数据迁移的代价。
  3. 性能和空间的平衡:ArrayList旨在提供高效的随机访问和动态增长的能力。选择1.5作为扩容因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平衡性能和空间的需求。较小的扩容因子可以减少内存的浪费,而较大的扩容因子可以减少内存分配的频率。

综上所述,ArrayList的特点如下

总结

需要注意的是,扩容因子的选择并不是一个固定的标准,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和性能需求进行调整。

在实际使用中,可以根据经验和性能测试来选择合适的扩容因子,以满足应用的需求。

以上为个人经验,希望能给大家一个参考,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脚本之家。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