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解析反编译字节码文件中的代码逻辑JVM中的String操作
作者:恐龙不画画
主要内容
以java程序代码为起点讲解在JVM层面上,搞清楚程序String操作的反编译字节码文件后,都发生了什么。
StringTable
String s1 = "a"; String s2 = "b"; String s3 = "a" + "b"; String s4 = s1 + s2; String s5 = "ab"; String s6 = s4.intern(); // 问 System.out.println(s3 == s4); System.out.println(s3 == s5); System.out.println(s3 == s6); String x2 = new String("c") + new String("d"); String x1 = "cd"; x2.intern(); // 问,如果调换了【最后两行代码】的位置呢,如果是jdk1.6呢 System.out.println(x1 == x2);
输出结果:flase true true flase
至于为什么前先明白StringTable的特性:
- 在JDK1.6以前,StringTable在方法区和堆空间分离,采用永久代的形式实现,而在JDK1.8及以后,方法区是由采用本地内存,以元空间的形式实现,而此时StringTable被迁移到了堆空间中(内存更加大了)。
- StringTable里面的字符串只有在被第一次使用时才会变成对象,没被使用依旧是符号。
- 利用串池的机制,来避免重复创建字符串对象
- 字符串变量拼接的原理是 StringBuilder (1.8)
- 字符串常量拼接的原理是编译期优化
可以使用 intern 方法,主动将串池中还没有的字符串对象放入串池
- 1.8 将这个字符串对象尝试放入串池,如果有则并不会放入,如果没有则放入串池, 会把串池中的对象返回
- 1.6 将这个字符串对象尝试放入串池,如果有则并不会放入,如果没有会把此对象复制一份,放入串池, 会把串池中的对象返回
javap -v 反编译字节码内部处理逻辑
下面我将利用javap -v 反编译该字节码,得到代码内部处理逻辑。
依次解释:
==就是比较两个引用的内存地址是否相同。
第一个false:
s3在编译期间就优化成了字符串常量"ab",在StringTable中,而s4则调用了StringBuilder中的append方法,是s1,s2都是new出来的,最后相当 StringBulder s=new StringBulder();然后s.append("a").append("b");
然后把s的引用给了s4,所以s4是在堆的其他地方,不在常量池中。所以false。
第二个true:
正如前面所说,编译器在编译阶段就已经将"a"+"b"优化成了"ab"(语法糖)因为"a","b"都是常量,所以没有问题。所以说s3和s5内存地址相等,都在常量池里面。
第三个true:
因为StringTable特性,s4调用intern方法准备将自己的字符串入池,而此时发现池中有"ab",s4在入池前就有了,所以s4入池失败,但是返回的还是是池中的引用对象地址。ps:如果此时池中没有"ab",那么s4可以入池成功,并且自己的地址也变成了常量池中对应的串地址(jdk1.8以后才行)
第四个false:
与前面3类似,在x2入池前,常量池中已经有了"cd",所以入池失败,自己还是原来的地址(堆的其他位置),与常量池地址不同。所以按照注释:如果【调换最后两行代码】,则入池成功,x2也变成了池中的地址此时为true(jdk1.8以后才行),如果是jdk1.6及以前,是采用复制一个对象,比如x3然后入池,x2还是没有改变地址。
以上就是深入解析反编译字节码文件中的代码逻辑JVM中的String操作的详细内容,更多关于JVM中 String操作反编译字节码的资料请关注脚本之家其它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