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的LinkedHashSet源码深入讲解
作者:Cyan_RA9
一、前言
大家好,本篇博文是对集合篇章——单列集合Set的内容补充。
Set集合常见的实现类有两个——HashSet和TreeSet。
我们分析了HashSet的源码,知道了HashSet的底层其实就是HashMap。
今天我们要解读的是HashSet的一个子类——LinkedHashSet。
注意 :
①解读源码需要扎实的基础,比较适合希望深究的同学;
②不要眼高手低,看会了不代表你会了,自己能全程Debug下来才算有收获;
二、LinkedHashSet简介
1.LinkedHashSet是HashSet的子类,而由于HashSet实现了Set接口,因此LinkedHashSet也间接实现了Set类。
LinkedHashSet类属于java.base模块,java.util包下,如下图所示 :
我们再来看一下LinkedHashSet的类图,如下 :
2.LinkedHashSet底层是一个LinkedHashMap,是"数组 + 双向链表"的结构。
3.LinkedHashSet也具有Set集合"不可重复"的特点。
但由于LinkedHashSet根据元素的hashCode值来决定元素的存储位置,同时使用双向链表来维护元素的次序,所以这就使得元素看起来是以插入顺序保存的。
三、LinkedHashSet的底层实现
1.LinkedHashSet在底层维护了一个hash表(table)和双向链表。(LinkedHashSet和LinkedList一样也有head和tail)。
2.每个结点中维护了before,item,after三个属性,其中通过before指向前一个结点,通过after指向后一个结点,从而实现双向链表。
3.LinkedHashSet在添加元素时的底层规则和HashSet一样,即先求该元素的hash值,根据特定算法求得该元素在hashtable中应该存放的位置。如果该位置已经有相同元素,放弃添加;反之则将该元素加入到双向链表。
4.LinkedHashSet的底层其实就是LinkedHashMap,关于这一点,要类比HashSet的底层是HashMap。
5.LinkedHashSet的底层机制图示 :
四、LinkedHashSet的源码解读(断点调试)
准备工作
以LinkedHashSet_Demo类为演示类,代码如下 : (main函数第一行设置断点)
package csdn.knowledge.api_tools.gather.set; import java.util.LinkedHashSet; import java.util.Objects; /** * @author : Cyan_RA9 * @version : 21.0 */ public class LinkedHashSet_Demo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LinkedHashSet linkedHashSet = new LinkedHashSet(); linkedHashSet.add(141); linkedHashSet.add(141); linkedHashSet.add("CSDN"); linkedHashSet.add(11); linkedHashSet.add("Cyan"); linkedHashSet.add(new Apple("红富士")); linkedHashSet.add(new Apple("红富士")); } } class Apple { private String name; public Apple(String name) { this.name = name; } @Override public int hashCode() { return 100; } }
向集合中添加第一个元素
①跳入无参构造。
首先我们跳入LinkedHashSet的无参构造,如下图所示 :
底层调用了其父类HashSet 的一个带参构造,我们继续追进去看看,如下 :
可以看到,最终调用的还是LinkedHashMap的构造器。(LinkedHashMap是HashMap的子类)
好的,接下来我们跳出构造器,回到演示类中,如下 :
可以看到,此时的map对象是LinkedHashMap类型。
②跳入resize方法。
准备向集合中添加第一个元素,注意,LinkedHashMap和HashMap在底层添加元素时,几乎完全一样,前面几步像是跳入add方法 ——> 跳入put方法 ——> 跳入putVal方法二者是完全一致的。
up这里就不再赘述了,因为在之前的HashSet源码分析中我们已经非常详细地说过了,这里再长篇大论地给大家讲就真的有水博客的嫌疑了,虽然up蛮喜欢水博客的(bushi)。
因此,为了大家的阅读体验,强烈建议大家在看本篇"LinkedHashSet"的源码分析之前,先去看看up写得"HashSet"源码分析。
我们直接从二者不一样的地方开始说起。在putVal方法中,第一个if语句满足判断,如下 :
可以看到,我们要进入resize方法对tab数组进行扩容,resize方法要返回一个Node类型的数组给tab数组。
我们跳入resize方法,resize方法源码如下:
final Node<K,V>[] resize() { Node<K,V>[] oldTab = table; int oldCap = (oldTab == null) ? 0 : oldTab.length; int oldThr = threshold; int newCap, newThr = 0; if (oldCap > 0) { if (oldCap >= MAXIMUM_CAPACITY) { threshold = Integer.MAX_VALUE; return oldTab; } else if ((newCap = oldCap << 1) < MAXIMUM_CAPACITY && oldCap >= DEFAULT_INITIAL_CAPACITY) newThr = oldThr << 1; // double threshold } else if (oldThr > 0) // initial capacity was placed in threshold newCap = oldThr; else { // zero initial threshold signifies using defaults newCap = DEFAULT_INITIAL_CAPACITY; newThr = (int)(DEFAULT_LOAD_FACTOR * DEFAULT_INITIAL_CAPACITY); } if (newThr == 0) { float ft = (float)newCap * loadFactor; newThr = (newCap < MAXIMUM_CAPACITY && ft < (float)MAXIMUM_CAPACITY ? (int)ft : Integer.MAX_VALUE); } threshold = newThr; @SuppressWarnings({"rawtypes","unchecked"}) Node<K,V>[] newTab = (Node<K,V>[])new Node[newCap]; table = newTab; if (oldTab != null) { for (int j = 0; j < oldCap; ++j) { Node<K,V> e; if ((e = oldTab[j]) != null) { oldTab[j] = null; if (e.next == null) newTab[e.hash & (newCap - 1)] = e; else if (e instanceof TreeNode) ((TreeNode<K,V>)e).split(this, newTab, j, oldCap); else { // preserve order Node<K,V> loHead = null, loTail = null; Node<K,V> hiHead = null, hiTail = null; Node<K,V> next; do { next = e.next; if ((e.hash & oldCap) == 0) { if (loTail == null) loHead = e; else loTail.next = e; loTail = e; } else { if (hiTail == null) hiHead = e; else hiTail.next = e; hiTail = e; } } while ((e = next) != null); if (loTail != null) { loTail.next = null; newTab[j] = loHead; } if (hiTail != null) { hiTail.next = null; newTab[j + oldCap] = hiHead; } } } } } return newTab; }
好的,前面几步都还和HashSet添加第一个元素时一样,如下 :
定义Node数组类型的引用oldTabl,并将table数组赋值给oldTab引用,oldTab也为null;又用一个三目运算符最终将0赋值给了oldCap变量。
下一步开始就要不一样了,如下 :
注意看,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在HashSet的源码分析中,这里的threshold应该等于0呀。我们再次查看一下threshold的源码,如下 :
欸嘿,奇了怪了,int类型默认值应该为0呀,怎么这里也显示它为16了?
显然,在前面的某一个步骤中,threshold已经被作了修改。这时候可能会有p小将(personable小将,指风度翩翩的人)出来bb问了:这™讲得个什么玩意儿?也没见着对threshold的赋值操作呀,你说是就是?
③threshold发生改变的真正原因
大家仔细想一想,到目前为止,有没有发觉到什么蹊跷的地方?
回顾目前执行过的步骤,呃,也就一个无参构造,后面跳入add方法几步都和HashSet一样我们也没再演示。
没错!就是这个无参构造。
请大家翻回去看看,我们一开始调用的明明是LinkedHashSet的无参构造,最后真正起到执行效果的却是LinkedHashMap的带参构造。
还没发现么?带参构造!这肯定里面有东西呀。
所以,下一步我们直接重新Debug,并回到我们一开始追到HashSet构造器的界面,如下图所示:
注意看实参,初始容量和加载因子,都是老面孔了,这里不再赘述,但要记住它们此时的值——16和0.75。
好的,接下来我们就继续追入LinkedHashMap的这个带参构造,看看里面究竟是什么牛马玩意儿,如下图所示 :
哎哟我趣,又是熟悉的复合包皮结构。没想到啊,LInkedHashMap的带参构造,最终却又调用了其父类HashMap的带参构造,不得不说,java语言里面的"啃老"现象,属实有丶严重了。
好的,看个玩笑。我们回到正题,继续追入HashMap的带参构造,如下 :
哎哟,这第一眼看上去还挺有货。当然,还是那句话——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了自己为什么出发。我们半路折回去,不就是想找到为threshold赋值的语句么。
仔细看,最后一句正是我们要找的为threshold赋值的语句。
但是该赋值语句中又调用了tableSizeFor方法,见名知意,这个方法和table数组的容量有关。我们也没办法,毕竟已经上了贼船,还是得一路坐到西。
跳入tableSizeFor方法,如下 :
首先,定义了n变量,并通过一个算法为其初始化,这里涉及到了二进制无符号右移的内容,我们不再深究。
看右面IDEA提示,我们只需要知道最后n = 15就可以了。
其次,return语句的返回值是一个双重复合的三目运算符。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如果外层三目运算符的判断条件成立,就返回1,否则返回内层三目运算符的结果。
而外层判断条件n < 0显然不成立,所以要返回内层三目运算符的结果;内容判断条件n是否大于那一大堆数(将鼠标悬浮在上面可以显示),显然不成立。所以return语句最后返回的值就是 n + 1 = 16。
跳出tableSizeFor方法,如下 :
这下可以解释我们前面的问题了。
threshold就是在HashMap的无参构造中被初始化为了16。(注意此处loadFactor属性也被初始化,初始化为了0.75)
④继续回到resize方法。
好的,搞清楚threshold变量变化的原因后,我们可以返回到刚刚的resize方法继续解读。如下 :
可以看到,将threshold(= 16)赋值给oldThr变量后,又定义了newCap(即newCapacity)和newThr(即newThreshold)两个变量。第一个if语句显然判断不成立,不进入它。但后面的else if语句的判断是成立的,如下 :
else if语句中,将newCap赋值为了16。
继续,接下来的一个if语句如下 :
由于threshold的改变,我们并没有进入if-else if-esle中的else语句,而是进入了else if语句,所以newThr变量还是默认值0。这里其实就是将ft赋值给了newThr变量,计算方式仍然是数组容量 * 增长因子 = 16 * 0.75 = 12。
继续,如下图 :
后面几步就都一样了。将临界值12赋值给threshold属性,这才符合逻辑对不对?(关于临界值,up已经在HashSet源码分析中仔细讲过了,大家可以去找一下,这里不再赘述)。
然后,又是new一个长度为16的数组,并最终将table属性初始化。之后有个巨**大的if 语句,不过,幸好,判断为假,我们不用进去😂。
好的,最后就是返回这个新数组了,如下 :
⑤回到演示类方法。
接下来,我们先回到putVal方法,如下 :
仍然是根据当前元素(141)的hash值,通过特定的算法获得当前元素在table数组中应该存放的位置的索引值。
然后判断,如果table数组该索引处为空,就直接放进去;不为空的话就去下面的else语句,去链表中一一进行判断。
当然,这些都是在HashSet源码分析中讲过的。以下几个步骤也都一样,我们也不再多说,毕竟老讲重复的东西也没啥意思对不对?
好滴,接下来我们逐层返回,一直到演示类中,如下GIF图所示 :
可以看到,table数组成功初始化为长度 = 16的数组,141元素也成功添加到了集合中。
但是注意看,此时table数组仍然是Node类型(LinkedHashMap的内部类),但是里面保存的元素却成了Entry类型(HashMap的内部类)。
一个类型的数组里面存放了另一类型的元素,请问,你想到了什么?大声告诉我!没错,多态数组。
显然,这里的Entry类型一定是继承或者实现了Node类型。
⑥多态数组的体现。
我们来看看Entry类的源码,如下 :
static class Entry<K,V> extends HashMap.Node<K,V> { Entry<K,V> before, after; Entry(int hash, K key, V value, Node<K,V> next) { super(hash, key, value, next); } }
这下真相大白了,Entry类继承了Node类,因此Node类型数组中存放Entry类型元素达到了多态的效果。
大家注意,此处的Node类型是由HashMap通过类名来引用的,显然,Node类型其实就是HashMap类中的一个静态内部类。
同时要注意,Entry内部类中定义了before和after属性,即我们在上文"LinkedHashSet的底层实现"中提到的——before指向双向链表的前一个结点,after指向双向链表的后一个结点,从而实现双向链表。
继续向集合添加元素
①向集合中添加重复元素
当我们重复添加141元素时,肯定无法加入。底层和HashSet玩得是一套,up就不演示了。大家可以自己下去Debug一次,回顾一下就好。
当然,我们在Debug界面中也可以查看table数组的情况,如下 :
可以看到,此时集合中仍然只有一个元素。
②向集合中添加第二个元素
继续向下执行,将"CSDN"元素加入集合中。如下图所示 :
可以看到,目前table数组中已经有俩元素了。注意,记住这俩元素目前的标识——141的标识是819,"CSDN"的标识是836。
注意,精彩的要来了,如下 :
我们点开添加的第一个元素,可以看到,此时第一个元素141的after属性指向了第二个元素"CSDN",而第二个属性的before属性则指向了第一个元素141;
并且141元素的before属性和"CSDN"元素的after属性均为null。
此时,table数组中的两个元素已然形成了一个简单的双向链表。
并且,我们还可以在map对象的界面看到head和tail分别指向了第一个元素和最后一个元素。
此时,这个简单的双向链表就应该长下面这个样子 :
③向集合中添加第三个元素。
继续向下执行,将11元素加入到集合中,如下图所示 :
此时底层的"数组 + 链表"结构如下 :
④向集合中添加第四、五、六个元素。
继续向下执行,向集合中添加"Cyan",new Apple("红富士"),和new Apple("红富士")这三个对象。
注意,由于我们没有在Apple类重写equals方法,因此两个Apple对象会被判定为不同的元素,可以加入集合;
但是由于我们在Apple类中重写了hashCode方法,这俩对象返回对哈希码值一样,因此它们会挂载到同一链表下。Debug界面图示如下 :
我们可以通过点击每个元素的after属性来直接查看它的下一个属性,如下GIF图所示 :
此时底层的"数组 + 链表"结构如下 :
可能有点乱,不过看准每个结点的before和after,以及第一个结点和最后一个结点的null,还是可以很轻松找到顺序的。
这里还要再说一点——关于after和next的区别,其实很简单——
- after是用于双向链表中专门指向下一个元素,没有下一个元素则为null。即不管某一个结点的下一个元素是在table数组中其他索引处的位置,还是挂载在该结点的后面,after都会指向它。
- next则是和我们在HashSet中分析的一样,如果数组某一个索引处的元素形成了链表,next会指向链表中的下一个元素。
- 比如,此处的第一个Apple对象元素,它的after毫无疑问指向了第一个Apple对象元素;但是因为第二个Apple对象元素恰好挂载在了它的后面,即它们在table数组同一索引处的位置,所以第一个Apple对象元素的next属性也指向了第二个Apple对象。
- 也就是说,after是针对了整个双向链表,针对于所有元素,针对于全局;而next则是仅仅针对于同一索引位置处形成的单向链表,针对于table数组同一索引位置处的元素,针对于局部。
所以,我们可以通过Debug看到,在table数组的所有元素中,仅有第一个Apple对象元素的next属性有指向,且指向同它的after属性一样,指向了挂载在它后面的第二个Apple对象元素。如下图所示 :
到此这篇关于Java的LinkedHashSet源码深入讲解的文章就介绍到这了,更多相关Java的LinkedHashSet内容请搜索脚本之家以前的文章或继续浏览下面的相关文章希望大家以后多多支持脚本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