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语言time.After()的作用
作者:shulu
time.After 是 Go 语言中的一个函数,用于返回一个定时器通道,该通道在指定时间后发送当前时间,这个功能常用于超时控制和延迟执行,本文就来详细的介绍一下,感兴趣的可以了解学习
time.After
是一个非常实用的函数,它返回一个用于读取的单向通道(<-chan time.Time),这个通道会在指定的时间间隔之后发送当前时间。这个机制常被用于实现超时控制、延迟执行等场景。
应用场景:
1.延迟执行、定时任务
package main import ( "fmt" "time" ) func main() { // 等待3秒 timer := time.After(3 * time.Second) // 阻塞等待time.After的通道发送时间 x := <-timer fmt.Println(x) // 当上面的<-timer执行后,说明已经等待了5秒 fmt.Println("3秒已过") // 你可以继续执行你的逻辑... }
2.超时控制
time.After
还常用于实现超时控制。比如,你可能在发送一个HTTP请求时,不希望这个请求无限制地等待响应,而是想在某个超时时间后停止等待并处理超时逻辑:
超时控制应该是非常常见的使用场景。
package main import ( "fmt" "io/ioutil" "net/http" "time" ) func main() { client := &http.Client{ Timeout: 10 * time.Second, // 设置客户端超时时间 } // 模拟一个可能会超时的请求 resp, err := client.Get("http://example.com/may-timeout") if err != nil { fmt.Println("请求错误:", err) return } defer resp.Body.Close() // 使用time.After实现读取响应体的超时 done := make(chan bool, 1) go func() { // 模拟读取响应体,实际中可能是ioutil.ReadAll(resp.Body) // 这里用time.Sleep模拟耗时操作 time.Sleep(2 * time.Second) done <- true }() select { case <-done: // 读取成功 body, _ := ioutil.ReadAll(resp.Body) fmt.Println("读取响应体成功:", string(body)) case <-time.After(1 * time.Second): // 超时 fmt.Println("读取响应体超时") } }
超时控制channel结合了select。
go time.After 定时器示例
package main import ( "fmt" "time" ) // 定义 stop 函数,接受 deviceid 和 gunid 作为参数 func stop(deviceid int, gunid int) { fmt.Printf("Stopping with device ID: %d and gun ID: %d\n", deviceid, gunid) } func main() { // 设定要传递给 stop 函数的参数 deviceid := 1 gunid := 2 // 使用 goroutine 异步执行计时器 go func() { // 创建一个通道,将在 10 秒后关闭 timer := time.After(10 * time.Second) // 等待通道关闭,即等待 10 秒 <-timer // 在 10 秒后执行 stop 函数 stop(deviceid, gunid) }() // 主程序可以继续执行其他任务 fmt.Println("Main program continues to run...") // 为了演示,让主程序运行一段时间,以便观察 stop 函数的执行 time.Sleep(15 * time.Second) fmt.Println("Main program ends.") }
3.time.Sleep和time.After的差异
time.Sleep和time.After什么区别?
time.Sleep
较为简单直接。time.After
返回通道(channel),读取通道时阻塞来实现。
到此这篇关于go语言time.After()的作用的文章就介绍到这了,更多相关go语言time.After()内容请搜索脚本之家以前的文章或继续浏览下面的相关文章希望大家以后多多支持脚本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