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ue箭头函数与普通函数的正确使用及说明
作者:摸鱼一级选手
在 Vue 项目中,你是否遇到过这样的场景:
明明写了正确的逻辑,却因为用错函数类型,导致this.msg
拿不到值、点击事件不生效?其实,这大多是箭头函数与普通函数的this
指向差异在 “搞鬼”。
本文不堆砌理论,而是从实际开发痛点出发,结合 Vue 2/3 的不同场景,带你搞懂两种函数的用法边界,彻底避免这类低级错误。
一、先解决核心困惑:为什么用错函数会出问题?
Vue 中函数报错的根源,90% 都和this
指向有关。
箭头函数与普通函数的本质差异,就体现在this
的绑定规则上 —— 这是我们判断 “该用哪种函数” 的唯一核心标准。
1. 一张表分清两种函数的关键差异
对比维度 | 普通函数(function) | 箭头函数(() => {}) |
---|---|---|
this绑定 | 动态:谁调用,this就指向谁 | 静态:定义时继承外层非箭头函数的this |
适用场景 | 需要访问 Vue 实例(data/props)时 | 无需绑定实例,需固定this时 |
能否当构造函数 | 能(new Function()) | 不能(报错) |
能否用arguments | 能(获取所有实参) | 不能(需用...rest参数) |
语法复杂度 | 需写function,代码稍长 | 省略function,简洁(仅匿名) |
2. 最关键的this指向对比(附 Vue 场景示例)
- 普通函数:
this
是 “跟着调用者走” 的。比如 Vue 组件的methods
里,函数由组件实例(vm
)调用,所以this
自然指向vm
,能拿到this.data
里的内容。 - 箭头函数:
this
是 “跟着定义环境走” 的。它不会自己绑定this
,而是 “抄” 外层非箭头函数的this
。如果外层没有非箭头函数,this
就会变成window
(浏览器)或undefined
(严格模式)。 - 举个直观的例子:
<script> export default { data() { return { name: "Vue" }; }, created() { // 普通函数:由this(组件实例)调用,this指向实例 const normalFunc = function() { console.log(this.name); // 输出"Vue" }; normalFunc.call(this); // 主动绑定this为组件实例 // 箭头函数:继承外层created的this(组件实例) const arrowFunc = () => { console.log(this.name); // 输出"Vue" }; arrowFunc(); // 无需绑定,this已固定 // 注意:如果箭头函数外层是普通函数,this会变 const outerFunc = function() { const innerArrow = () => { console.log(this.name); // 这里的this是outerFunc的this(若未绑定则为window) }; innerArrow(); }; outerFunc(); // 输出undefined(因为outerFunc的this是window) } }; </script>
二、Vue 2/3 通用场景:哪些地方必须用普通函数?
这些场景的核心需求是 “访问 Vue 实例”,箭头函数会直接导致this
失效,哪怕代码能运行,也会埋下隐患。
1.methods中的事件处理函数(绝对不能用箭头函数)
methods
里的函数要绑定到模板事件(如@click
、@input
),Vue 会自动把函数的this
绑定到组件实例。
如果用箭头函数,this
会继承methods
定义时的外层环境(通常是window
),导致无法访问实例数据。
- 错误示范(点击按钮无反应,控制台报错):
<template> <button @click="changeName">修改名称</button> <p>{{ name }}</p> </template> <script> export default { data() { return { name: "初始名称" }; }, methods: { // 错误:箭头函数的this不是组件实例 changeName: () => { this.name = "修改后名称"; // 报错:Cannot set property 'name' of undefined } } }; </script>
- 正确示范(点击按钮正常修改):
methods: { // 普通函数:this指向组件实例 changeName() { this.name = "修改后名称"; // 正常生效 } }
2.computed计算属性(必须用普通函数)
computed
需要依赖data
或props
计算值,普通函数能确保this
指向实例,箭头函数会导致依赖无法读取。
- 正确写法:
computed: { fullName() { // 普通函数:this能拿到firstName和lastName return `${this.firstName} ${this.lastName}`; } }
3.watch监听器(推荐用普通函数)
watch
需要在数据变化时执行逻辑(如修改其他数据、调用接口),普通函数的this
能直接操作实例,箭头函数会导致逻辑失效。
- 正确写法:
watch: { // 监听name变化,更新日志 name(newVal, oldVal) { this.log = `名称从${oldVal}变成${newVal}`; // this指向实例,正常更新 } }
4. 生命周期钩子(Vue 2 推荐普通函数,Vue 3setup外同)
Vue 2 的created
、mounted
等钩子,虽然用箭头函数 “看似能运行”(因为钩子的this
是实例,箭头函数会继承),但不符合 Vue 设计规范,且后续维护者容易误解this
来源。Vue 3 的Options API
(非setup
)场景同理。
- 推荐写法:
// Vue 2 / Vue 3 Options API export default { mounted() { this.initData(); // 普通函数:this指向实例,调用methods方法 }, methods: { initData() { // 初始化逻辑 } } };
三、Vue 2/3 通用场景:哪些地方推荐用箭头函数?
这些场景不需要访问 Vue 实例,或需要固定this
指向,箭头函数能让代码更简洁,避免手动绑定this
的麻烦。
1. 数组方法回调(map/filter/forEach等)
数组方法的回调函数如果用普通函数,this
会指向window
(非严格模式),需要用that = this
或bind(this)
绑定;用箭头函数能直接继承外层实例的this
,代码更简洁。
- 对比示例:
methods: { handleList() { const list = [1, 2, 3]; // 普通函数:需要手动保存this const normalResult = list.map(function(item) { return item * this.multiplier; // 这里的this是window,需绑定 }.bind(this)); // 绑定this为组件实例 // 箭头函数:自动继承外层this(handleList的this是实例) const arrowResult = list.map(item => { return item * this.multiplier; // 直接使用实例的multiplier }); console.log(arrowResult); // 正确输出:[2,4,6](若multiplier=2) }, data() { return { multiplier: 2 }; } }
2. 异步请求回调(axios/Promise)
异步操作的回调函数(如接口请求成功 / 失败后),普通函数的this
会指向回调的调用者(如axios
内部对象),而非 Vue 实例;箭头函数能继承外层实例的this
,方便后续操作数据。
- 正确示例(接口请求后更新数据):
methods: { fetchUser() { // 外层this是组件实例 axios.get("/api/user") .then(res => { // 箭头函数:this指向实例,更新data this.userInfo = res.data; }) .catch(err => { // 箭头函数:this指向实例,更新错误信息 this.errorMsg = err.message; }); } }
3. Vue 3setup函数内(全部用箭头函数)
Vue 3 的Composition API
中,setup
函数没有this
(this
指向undefined
),所有函数定义都推荐用箭头函数,避免依赖this
导致混乱。
- 示例:
<script setup> import { ref } from "vue"; const count = ref(0); // 箭头函数:无需考虑this,直接操作ref const increment = () => { count.value++; // 正确修改ref值 }; // 异步请求示例 const fetchData = () => { axios.get("/api/data") .then(res => { // 直接操作ref或reactive数据 }); }; </script> <template> <button @click="increment">{{ count }}</button> </template>
四、避坑指南:90% 开发者会犯的 3 个错误
错误 1:在methods中混用箭头函数和普通函数
有些开发者为了 “简洁”,在methods
中部分函数用箭头函数,导致部分功能失效。记住:methods
里所有函数都必须用普通函数。
错误 2:Vue 2 生命周期钩子用箭头函数
虽然 Vue 2 中created: () => { this.init() }
能运行,但这是 “巧合”—— 如果后续修改外层代码(如把钩子函数嵌套到其他函数中),this
会立即失效。
错误 3:Vue 3setup中用普通函数
setup
中没有this
,普通函数的this
是undefined
,如果在普通函数中用this
,会直接报错。比如:
<script setup> // 错误:setup中普通函数的this是undefined const wrongFunc = function() { console.log(this.count); // 报错:Cannot read property 'count' of undefined }; </script>
五、总结:1 个判断标准,搞定所有场景
遇到函数定义时,不用记复杂规则,只需问自己:这个函数需要访问 Vue 实例的data
/props
/methods
吗?
- 是 → 用普通函数(如
methods
、computed
、watch
); - 否 → 用箭头函数(如数组回调、异步回调、Vue 3
setup
)。
掌握这个标准,就能彻底避免 Vue 中因函数类型用错导致的this
问题,让代码逻辑更清晰、更易维护。
以上为个人经验,希望能给大家一个参考,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脚本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