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ct

关注公众号 jb51net

关闭
首页 > 网络编程 > JavaScript > javascript类库 > React > react配置webpack-bundle-analyzer优化

react配置webpack-bundle-analyzer项目优化踩坑记录

作者:sleeppingfrog

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react配置webpack-bundle-analyzer项目优化踩坑记录,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有错误或未考虑完全的地方,望不吝赐教

react配置webpack-bundle-analyzer项目优化踩坑

webpack-bundle-analyzer是一款神奇。能分析项目中依赖包的大小,从而让开发者能有针对性的进行优化的webpack插件

步骤:

(1)安装 cnpm i webpack-bundle-analyzer --save-dev

  (2) 在config文件夹中找到webpack.config.js,进行如下操作

特别注意这里new BundleAnalyzerPlugin的时候要找准位置;和module参数同级的plugins;[]才是配置plugin的地方

这样我们在npm run build的时候浏览器会自动打开9090端口的一个页面显示当前依赖包的各种大小拼图

ps:

vue中配置改插件步骤:(以vuecli3为例。)

(1) 安装 cnpm install webpack-bundle-analyzer -D

(2)在vue.config.js文件配置选项:

const BundleAnalyzerPlugin = require('webpack-bundle-analyzer').BundleAnalyzerPlugin
module.exports={
    chainWebpack:config=>{
        if (process.env.use_analyzer) {     // 分析
            config.plugin("BundleAnalyzerPlugin").use(BundleAnalyzerPlugin)
        }
    },
    pluginOptions:{
    }
}

(3) 安装npm安装cross-env,(windows不支持xxx=xxx写法)

(4)配置package.json

"scripts": {
    "serve": "vue-cli-service serve",
    "build": "cross-env use_analyzer=true vue-cli-service build",
    "lint": "vue-cli-service lint",
    "analyzer": "cross-env use_analyzer=true npm run build"
  },

如果希望在打包的时候显示。则在build命令里配置cross-env use_analyzer=true即可。

如果希望单独设置一个命令用来显示模块大小,可以重新配置,如上  "analyzer": "cross-env use_analyzer=true npm run build"。

key值可以随便取。

webpack-bundle-analyzer的使用

安装

npm install --save-dev webpack-bundle-analyzer

代码:(在umi项目中config.ts的配置)

import {BundleAnalyzerPlugin} from 'webpack-bundle-analyzer';
const chainWebpack = (config: any) => {
  config.plugin(BundleAnalyzerPlugin).use(BundleAnalyzerPlugin);
};

使用

npm run build

运行打包命令(运行dev或者start也可以),webpack会自动在浏览器中打开一个可视化分析工具。

可以在这个工具中查看模块及其大小,识别哪些模块占用了较多的空间。

可视化工具栏详解

1. Treemap sizes:

是指webpack-bundle-analyzer生成的包大小分析图中,用于展示不同模块、chunk或者资源在打包后的大小占比情况的矩形图(treemap)。

在这个图中,每个矩形的大小代表了对应模块、chunk或者资源的大小,而颜色则表示该模块、chunk或者资源的类型。

其中,Stat代表源代码的大小,即未压缩的大小;Parsed代表解析后的代码大小,即应用了webpack的优化后的大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打包后的大小”;Gzipped则代表经过gzip压缩后的大小,也就是实际传输到客户端的大小。

因此,通常情况下,我们更关注Parsed和Gzipped的大小,因为它们直接影响了实际使用的流量和加载时间。而Stat的大小则可以用来衡量源代码的复杂程度和可维护性等因素。

2. Filter to initial chunks

它的作用是将分析图中的模块、chunk或者资源,筛选出与初始页面加载有关的模块和chunk,并将其他模块和chunk过滤掉。这样可以让你更加清晰地了解初始页面加载所需的代码和资源,以帮助你进行性能优化。

需要注意的是,"Filter to initial chunks"选项可能会过滤掉一些与初始页面加载无直接关系的代码,比如异步加载的代码或者按需加载的组件等。如果你需要查看全部的代码和资源,可以将这个选项禁用。

3. Search modules

它的作用是在分析图中快速查找模块或者资源,并高亮显示匹配的矩形。

使用"Search modules"功能进行查找时,你需要在搜索框中输入要查找的模块或者资源的名称,然后点击搜索按钮。如果搜索框中的关键字匹配了分析图中的某个模块或者资源的名称,那么匹配的矩形将被高亮显示出来。如果搜索框中的关键字没有匹配到任何模块或者资源,分析图不会发生变化。

需要注意的是,"Search modules"功能只能查找模块或者资源的名称,无法查找模块或者资源的其他属性,如大小、依赖关系等。此外,在大型的分析图中,"Search modules"功能可能会比较慢,因为需要遍历所有的模块或者资源名称进行匹配。因此,建议在使用"Search modules"功能时,尽量输入准确的关键字,以提高搜索速度和准确性。 

总结

以上为个人经验,希望能给大家一个参考,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脚本之家。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