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ualSense Edge手柄如何?DualSense Edge优缺点评测
脚本之家
DualSense Edge手柄如何?DualSense Edge手柄是转为ps5开发的,这款游戏手柄究竟如何,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DualSense Edge优缺点评测
如果不考虑某些特定因素,它的确是一款相当惊艳的高端手柄。对单纯享受客厅娱乐的玩家来说," 更高端的游戏手柄 " 显然不是个必要的东西。在大部分时候,那些构造简单、握持轻松的原生手柄,已经足够展现游戏中的一切。但对那些希望在竞技类游戏中提升自己上限的核心或专业玩家来说,更加高端的外设,又形成了一种新的 " 刚需 "。
到了今天," 高端游戏手柄 " 市场早就趋于饱和状态,大量硬件生产厂商纷纷想靠在高端手柄的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其中,微软在 2015 年推出的 " 精英手柄 " 一代,凭借着稳定的工业技术与品牌效应占有着极大的市场主导权。但有意思的是,同样在电子游戏市场中举足轻重的索尼 PlayStation,却从来不见对于 " 进阶游戏设备 " 领域的涉足——直到 DualSense Edge 手柄推出。
DualSense Edge
与市面上的大部分高端手柄一样,DualSense Edge 同样具有丰富的自定义功能,目的是获得更加舒适的操作体验——当然,其不菲的售价,依然是会导致你在下单前犹豫再三的主要原因。
因为发售时间与刚刚过去的春节重叠,我们稍晚一些才拿到国行版本的 DualSense Edge。但即使这样,我依然希望这篇结合简单使用体验的手柄评测,可以为你的手柄选购过程提供一些参考。
DualSense Edge 手柄的收纳包,背部有一个用于连接电源的魔术贴开口
DualSense Edge 的包装盒中,包括一个白色硬质并可以直接为手柄进行充电的收纳盒。收纳盒内除了 DualSense Edge 手柄外,还附带一条编织材质的 USB 连接线,一个用于防止 USB 连接线脱落的接口外壳,四个可供更换的摇杆杆帽,以及两种类型的背面按键。
从外观上来看,DualSense Edge 与原生的 DualSense 手柄并没有太大的不同。虽然索尼对于 DualSense Edge 的内部结构进行了重新设计,并导致后者略微重上一些,但却没有改变原有的尺寸。除去按键配色外,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 DualSense Edge 背面多出了两个用于调整扳机键程的滑杆,以及两个安装背键的磁性插口;另一方面,DualSense Edge 中间面板部分使用了带有经典 PlayStation 花纹的黑色面板作为触摸板材质,下半部分包裹手柄与麦克风的部分,也变为了一块可供拆卸的黑色亮面塑料板,而在手柄面板下侧多出的两个功能键,则与左右摇杆模块直接相连。
原生 DualSense、战神主题 DualSense 与 DualSense Edge
DualSense Edge 内附的所有原装配件
实际上,DualSense Edge 的摇杆输入本身也非常精准,在同等级的高端手柄中也属于相当舒适的那类。但要说 DualSense Edge 最让人感到惊艳的地方,还得是它可拆卸与替换的摇杆模块。
就像早期宣传中所说的一样,在将中间的黑色面板卸下后,玩家可以非常轻松地卸下单独的摇杆模块。而滑块加金属锁的连接结构,也保证了模块在使用时的稳定性。
对饱受 " 漂移 " 之苦的玩家们来说,虽然单独售卖的 " 摇杆模块 " 也很难称得上便宜,但它总比送店维修或亲手拆卸要安全和方便得多。更重要的是,模块化设计其实提供了一套在工业上简单可行的 " 个性化定制 " 方案,只要索尼或一些第三方厂商愿意,完全可以在日后推出更多不同的摇杆替换模组(比如近年流行的 " 电磁摇杆 " 模组),用以帮助不同的玩家搭配出最适合自己的手柄。
考虑到这种形式将会大大降低手柄定制的成本,或许它会成为今后高端硬件市场的主要借鉴方向。顺带一提,在 DualSense Edge 的原装收纳包中,还特地留有一个放置摇杆模块的位置,以便玩家随时进行替换,而摇杆模块的拆卸也非常简单,只需要打开顶盖和两侧的金属卡扣模块就会自动弹出。
附带两组摇杆帽为稍显 " 复古 " 的半球形摇杆帽设计,相对来说,这种设计能让对内侧进行的输入更加精准
在手柄背面,DualSense Edge 为长短两对金属背键给出了三种不同的安装方案,磁吸加扣环的装卸方式让收纳和替换都相当简单。虽然相比微软的精英手柄,一对背键的设计虽然初看上去有些 " 供不应求 ",但这点却被 PlayStation 以软件层面的形式解决了。
在一月中旬的时候,PlayStation 5 曾经更新过一次系统版本,其中最重要的内容,就是增加了对于 DualSense Edge 的软件支持。在初次连接时,PlayStation 5 会用一个简单的导览帮助玩家设置自己需要的手柄使用规则,其中可设置内容除了高端手柄常备的 " 扳机 / 摇杆死区 "" 摇杆曲线 " 与 " 按键映射 " 之外,最具特点的应该就是可供随时切换的按键配置了。
刚刚我们提到过,在 DualSense Edge 的两个摇杆模块的下方,分别连接着一对 "Fn" 按键,而它们的最主要作用,就是帮助玩家在游戏中快速切换按键配置。
PlayStation 5 允许玩家为 DualSense Edge 设定多套按键配置,而即使你不是那种追求极致的深度玩家,这项功能也能够提供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我不太喜欢许多动作游戏将 " 奔跑 " 设置为 "L3" 的设计,因为过于频繁地使用非常容易让拇指疲劳,更会加快摇杆的损耗,但到了射击游戏中,我又更希望能够将手柄右侧的四个按键进行简化,以保证右手拇指的最有效利用,这就造成了玩家对于不同游戏类型,有着不同键位需求的情况。
DualSense Edge 的配置切换功能,在这时便会派上很大用场——实际上,这个过程确实非常方便,做到了即点即切。而如果玩家想要创建新的配置,也可以在游戏中随时进入手柄设置界面,几乎感觉不到任何延迟。
就个人而言,这套按键配置切换的设计,倒是比增加背键数量要来得友好不少——毕竟在紧要关头,按键越少反而越能避免误操作的出现,两个背键刚好能够满足要求,Fn 键的所在位置,更是完全没有误触的可能。
同时按下 Fn 与对应按键即可实现即时切换
另外,你或许已经通过某些渠道,得知了 DualSense Edge 电池容量缩小的消息,考虑到原生 DualSense 的续航能力本就堪忧,导致不少玩家对 DualSense Edge 的实际使用效果表示了强烈的不安。
对此,我可以告诉你的是,DualSense Edge 的硬件设计的确显露出了一些在使用环境上的倾向。比如说,DualSense Edge 所配套的 USB 连接线采用了更适合弯曲的编织材质,长度也达到了两米以上,再加上用于防脱落的连接口外壳,这都让它更适用于长期的连线游玩。但就算这样,它仍然可以持续游玩四到五个小时——尽管我无法排除其中存在个体差异的可能。
而和我们早期预想不同的是,索尼似乎从一开始就没有将微软的 " 精英手柄 " 作为竞品看待。在 DualSense Edge 的包装盒上,你可以清晰地看到 " 支持设备:PlayStation 5" 的标示,这其实也意味着 DualSense Edge 并没有为 PC 平台提供技术上的支持——至少在现在的时间点上如此。
虽然我们可以通过 Steam 自带的 " 控制器设置 " 功能,成功在 PC 上启用 DualSense Edge,却无法直接通过 PC 开启 " 按键映射 " 或 " 配置切换 " 等额外功能,如果你一定要将它作为 PC 的 " 精英手柄 " 来使用,还是需要在初次使用前连接一次 PlayStation 5 以完成上述功能的设定。不过,要是你想玩的游戏恰巧没有登陆 Steam 平台,那无法识别手柄的情况可能还更容易出现。
如此看来,索尼似乎并不想用 DualSense Edge 来抢占 PC 市场,这本身倒也不难理解,可要知道的是,当曾经的平台就独占都纷纷被搬上 PC 平台之后,这种基于品牌的 " 高傲 " 难免显得有些过时。毕竟,玩家总想要性价比最高的东西,当你的产品适用范围如此狭小时,它的竞争力自然会打些折扣——我们自然也无法排除在未来的哪天,索尼突然为 DualSense Edge 添加 PC 设定功能的可能,不过从现在原生 DualSense 在 PC 上的使用情况来看,这件事情的发生大概还要过上一段时间。
不过,如果撇开这一部分问题不谈,DualSense Edge 算是一款相当让人心动的外设产品。它依然展现了老牌硬件厂商特有的高工业水准与独到设计,作为 PlayStation 品牌下的第一款高端手柄,几乎能够满足你对 PlayStation 5 进阶游戏体验的任何要求——当然,这些东西究竟值不值得它同样够 " 精英 " 的产品售价,就真的见仁见智了。
总结:这款手柄评分为7.9。优点:模块化摇杆带来的定制可能、更加舒适的抓握手感、精准的按键与摇杆反馈、方便的自定义与配置切换功能。缺点:在 PC 平台缺少技术支持,产品本身略重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DualSense Edge手柄如何?DualSense Edge优缺点评测,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小伙伴们有空可以来脚本之家网站,我们的网站上还有许多其它的资料等着小伙伴来挖掘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