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件基础知识大全
佚名
”其实就是传统意义上的声卡),这样相对于单独的主板和声卡来说,成本降低了很多,而且声音效果在理论上与独立声卡差不多。在这种集成硬声卡主板PCI插槽的附近,你都能找到一块大大的“Digital Control”芯片。
目前集成硬声卡的主板越来越多,常见的芯片有以下几种:
1.CT5880
CT5880是创新公司面向中低端市场的一款主打产品,采用该芯片制成的声卡就是“Sound Blaster PCI128 Digital”。它支持128复音和多音色,16个MIDI通道,并且支持4声道;支持Microsoft DirectSound、DirectSound 3D及其衍生标准。就CT5880的表现而言,能满足绝大部分对声音要求不是很高的用户需求。CT5880是目前使用最多的一款被集成到主板上的音效芯片。
2.CMI8738
CMI8738是台湾骅讯电子(C-Media)的产品。1999年自行开发出4声道音效芯片CMI8738/4CH,除了具有3D定位功能,同时也提供数字光纤接口,以及支持家庭剧院系统。在CMI8738/4CH的基础上,骅讯又推出了6声道的CMI8738/6CH音效芯片。除具备CMI8738/4CH的所有功能外,该芯片还增加了的6声道的输出功能。它可搭配5.1的6声道或4.1的4声道音箱,配合DVD播放软件构成完整的小型个人家庭剧院系统需昂贵的外部硬件。
注意:CMI8738内置了“Audio Codec”芯片,虽然降低了成本,减少了电路的复杂程度,但不符合AC’97标准,因此信噪比不高,不适合那些注重音质的用户使用。还有,因为CMI8738有多个版本,所以在挑选集成该芯片的主板时,一定要注意芯片的版本号。
3.YAMAHA 744
YAMAHA公司的音效芯片在用户中一直有比较好的口碑,从ISA时代的719到PCI时代的724,都获得了不小的成功。与 YMF724相比,YMF744的功能也得到了较大的改进,其最新版本为YMF744B-V。芯片支持PCI2.2和PC99规范,为128针LQFP封装,支持多声道4扬声器输出,可为用户提供环绕立体声效果。744芯片最大的特点是它的三维音效功能,它完全支持EAX环境音效、Direct Sound和Direct Sound 3D,并可通过软件运算获得A3D效果。
四、使用集成声卡的注意事项 不管是集成的软声卡,还是硬声卡,由于目前主板在设计上还没有大的突破,所以在实际使用中最容易出现干扰大、有爆音等毛病。因此,要让你的集成声卡有更好的表现,请注意以下几点:
1.驱动程序是关键。驱动程序对于声卡的表现非常重要,特别是软声卡,好的驱动程序往往能使其表现让你刮目相看。对于硬声卡,可以到该芯片的生产商网站下载其最新驱动程序,如CT5880,就可以到创新公司下载“Sound Blaster PCI128 Digital”的驱动程序。
2.关闭某些输入端口。在声卡的音频属性中,将那些用不着的输入端口置于“静音”状态,如“线路输入”、“麦克风输入”等,这样也能减少噪音的干扰(图7图)。
3.尽量不超频。当将系统的外频超到一定程度后,集成声卡就无法正常工作。这是因为机器在非标准外频下工作时,PCI的工作频率也随之提高,而集成声卡是集成在主板上的,其超频性能特别差,所以为了声卡的安全与性能,还是不要超频或者适度超频。 200MHz外频桌面处理器普及
对于PC系统而言,外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或许是我们已经习惯了Intel以及AMD的创举,面对2003年的200MHz外频大潮,激动之情已经略显衰退。但是从技术角度而言,其重要性丝毫不打折扣。
采用Quad Pump前端总线技术的Pentium4处理器因为采用了200MHz外频而达到800MHz前端总线,这也是其性能大幅度提高的重要原因之一,令NetBurst架构发挥出最大的威力。同样,当AMD将Barton处理器提升到200MHz外频之后,配合其512KB大容量二级缓存,Socket A平台的性能也变得前所未有的强大。200MHz外频的意义不仅仅是改善处理器性能,内存性能也因此得以提高。DDR400技术的出现帮助系统同步运行,此时整体系统性能的提升幅度令人相当满意。
64位桌面处理器浮出水面
AMD于2003年9月23日发布的Athlon64将成为一款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产品。这也是继80386处理器之后又一次对指令执行位数的升级,达到64位。然而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次“单干”的AMD选择了更为稳妥的策略,X86-64对于32位程序具有极佳的兼容性,因此理应可以顺利完成过渡期。从目前的表现来看,即便是在32位测试软件中,Athlon64的表现也十分抢眼,完全不输于高频率的Pentium4甚至P4EE。更为重要的是,Windows XP-64Bit Editon、Windows 2003 Sever、Solaris 64bit Editon以及Linux64等操作系统都已经提供对X86-64的支持,这也标志着今后Athlon64将不会孤立无援,因此前景一片大好。
毫无疑问,这将是Intel最不希望看到的局面,它可以容忍AMD的处理器在性能上超越自己,但是决不能坐视业界向自己最不期望的方向发展。一旦AMD凭借强大的业界联盟使软件开发商倒向64位平台,Intel将会十分被动,甚至迫不得已向X86-64低头,继而以授权的方式将其引入下一代Intel处理器。
DirectX9显卡遍地开花ctX9显卡
在速度上的过分追求已经使玩家对3D游戏失去了兴趣,以高成本来缔造“像素填充率”显然是没有意义的。诚然,各种绚丽夺目的3D特效需要极高的像素填充率以及显存带宽作保证,但是在硬件上支持更多的特效才是重中之重。
令人感到欣喜的是,支持DirectX9 API的显卡在2003年大量出现,它们以极高的性价比吸引大量用户。甚至在低端市场,雄心勃勃的Geforce FX5200系列更是将DirectX9 API彻底普及化。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游戏开发人员才得以撇开恼人的兼容性问题,大胆地采用更多新技术,令3D游戏特效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双通道DDR芯片组统领潮流
当我们正在为Intel与AMD的频率大战而津津乐道之时,猛然间发现芯片组似乎在一定程度上主宰了这场比拼的胜负。毫无疑问,系统整体性能的发挥离不开芯片组的支持,而决定芯片组的关键就在于北桥芯片中的内存控制器。
当DDR SDRAM工作频率高于133MHz时,其信号波形往往会出现失真问题,这些都为设计支持双通道DDR内存系统的芯片组带来不小的难度,芯片组的制造成本也会相应地提高。不过当nVIDIA率先攻破技术壁垒推出nForce芯片组之后,SiS与Intel迅速跟进,VIA也即将加入这一阵营。毫无疑问,双通道DDR芯片组普及已是板上钉钉,这也是2003年芯片组技术的一大亮点。
SerialATA硬盘继往开来
为了彻底解决硬盘外部接口的瓶颈,由七家公司联合组建的“串行ATA工作集团”制定了第一代SerialATA规范。令人感到高兴的是,2003年出现了大量直接支持SerialATA技术的南桥芯片,同时Promise、HighPoint以及Silicon的SerialATA磁盘控制芯片也令不少老主板得以使用SerialATA硬盘。
除了SerialATA控制芯片,本身采用SerialATA接口的硬盘也相继浮出水面,其中Seagate与Maxtor更是将SerialATA硬盘的成本大幅度下降,直接促成其普及。应当指出的是,目前SerialATA硬盘仍旧没能充分发挥出SerialATA接口的优势,一方面是内部传输率不足,另一方面便是大多数SerialATA依旧采用转接芯片,其内部信号依旧是并行的。
DVD刻录机应运而生
CD-RW的普及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存储设备的容量危机,但是面对GB数量级的视频文件以及备份应用,传统CD-RW不堪重负。在DVD规格之争逐渐明朗之后,一场由DVD刻录而带来的存储革命已经悄然向我们袭来。
在2003年之初,主流DVD刻录标准主要分为三种:DVD-RAM、DVD-R/RW与DVD R/RW,而且互相之间并不兼容,这也是阻碍其发展重要因素。继DVDRAM基本宣告退出民用市场之后,DVD-R/RW与DVD R/RW真正在产品技术上实现融合。原本以为仅仅是一厢情愿的DVD-Dual规格,因为控制芯片成本的下降以及权利金的下调而迅速脱颖而出。至此,DVD刻录的大局面终于初步形成,无论从市场需求、产品成本以及业界支持度来看都是如此。更为重要的是,如今DVD刻录机的技术也不断成熟,8X刻录令4.5GB的数据只需要短短10分钟不到即可完成!
LCD品质趋于完善
早在2001年,液晶显示器就渴望取代老态龙钟的CRT。但是,随着液晶面板的价格暴涨,LCD很快就偃旗息鼓了。时隔两年之后,LCD东山再起,卷土重来,技术与市场的成熟却真正让LCD与我们*得更近。
如今的LCD在可视角度、对比度、亮度、响应时间等方面都取得长足的进步。通过多灯管技术,LCD的对比度与亮度逐渐弥补与CRT显示器之间的差距,而且整体色彩表现更为均匀。更为使人高兴的是,响应时间的缩短令LCD的应用范围大幅度拓宽。
数字显亮技术也是本年的一个亮点,飞利浦倡导的这个技术从提高锐度方面入手提高LCD显示器清晰度,使LCD向取代CRT的目标迈出了一大步。
移动存储突破同质化
长期以来移动存储产品无法突破同质化这个怪圈,大多数产品在外形功能性能上几乎一模一样。2003年度出现了几款突破同质化桎梏的移动存储产品,它们在功能、设计、性能上均标新立异,给了消费者更多的选择和惊喜。
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朗科公司推出的新概念产品——可视优盘,它在传统闪存盘数据存储与交换功能的基础上,独出心裁地增加了液晶显示功能,用户无须将闪存盘插在电脑上,就可以从显示屏上一目了然地识别所有静态和动态信息。静态信息如用户名、容量、电话号码、问候语等;动态信息则包括优盘在读写时显示的动态容量、传输过程等,从而使移动存储产品无论在外观还是功能上都有了质的飞跃。
无线网路触动心弦
当100M网卡普及之后,有线网络的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了,但是当你发现冗长的网线束缚了你的移动设备,无线网络的必要性就得以突显。
与蓝牙技术相比,今年流行的WIFI技术显然更具实用性。IEEE802.11b标准的WIFI无线网络得到11Mbps带宽,然而更为重要的是,它在传输距离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甚至渴望成为局域有线网络的接替者。
更为令人欢欣鼓舞的是,IEEE802.11b并非是WIFI技术的终点。具备54Mbps带宽的IEEE802.11g已经开始悄悄普及,甚至连100Mbps带宽的IEEE802.11n都浮出水面。毫无疑问,未来无线网路技术一大热门技术,特别是在破解传输带宽、传输范围以及安全性等诸多技术难题之后。
数码相机技术指标全面提升?
数码相机以全新的摄影操作和一些特殊的功能应用改变着人们百年来培养起来的传统摄影观念,并开始冲击传统相机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应当清醒并欣喜地认识到,伴随着数码相机技术的成熟化,数码影像在2003年取得长足的进步。
我们惊喜地看到600万像素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尽管数码相机的像素级别绝非是衡量性能的唯一标准,就像CPU无法度量整机的总体表现一样,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关注这项技术。300万像素的普及意味着数码照片将不仅仅局限于电脑屏幕,此时数码冲印的效果已经可以媲美于传统银盐彩扩;而更高的像素对于大幅面数码冲印也是大有裨益的,更令数码变焦也能体现出一定的实用价值。
此外,高品质光学镜头的确也令数码相机的水准大幅度提高,不仅有效改善了画质,同时高倍光学变焦也得以普及。佳能与卡西欧所采用的佳能原装镜头、索尼所采用的高级蔡司、美能达所采用的GT系列镜头、柯达所采用的德国Schneider-Kreuznach Variogon镜头,这些都为数码相机在本质性能上提高打下坚实基础。
[4]
目前集成硬声卡的主板越来越多,常见的芯片有以下几种:
1.CT5880
CT5880是创新公司面向中低端市场的一款主打产品,采用该芯片制成的声卡就是“Sound Blaster PCI128 Digital”。它支持128复音和多音色,16个MIDI通道,并且支持4声道;支持Microsoft DirectSound、DirectSound 3D及其衍生标准。就CT5880的表现而言,能满足绝大部分对声音要求不是很高的用户需求。CT5880是目前使用最多的一款被集成到主板上的音效芯片。
2.CMI8738
CMI8738是台湾骅讯电子(C-Media)的产品。1999年自行开发出4声道音效芯片CMI8738/4CH,除了具有3D定位功能,同时也提供数字光纤接口,以及支持家庭剧院系统。在CMI8738/4CH的基础上,骅讯又推出了6声道的CMI8738/6CH音效芯片。除具备CMI8738/4CH的所有功能外,该芯片还增加了的6声道的输出功能。它可搭配5.1的6声道或4.1的4声道音箱,配合DVD播放软件构成完整的小型个人家庭剧院系统需昂贵的外部硬件。
注意:CMI8738内置了“Audio Codec”芯片,虽然降低了成本,减少了电路的复杂程度,但不符合AC’97标准,因此信噪比不高,不适合那些注重音质的用户使用。还有,因为CMI8738有多个版本,所以在挑选集成该芯片的主板时,一定要注意芯片的版本号。
3.YAMAHA 744
YAMAHA公司的音效芯片在用户中一直有比较好的口碑,从ISA时代的719到PCI时代的724,都获得了不小的成功。与 YMF724相比,YMF744的功能也得到了较大的改进,其最新版本为YMF744B-V。芯片支持PCI2.2和PC99规范,为128针LQFP封装,支持多声道4扬声器输出,可为用户提供环绕立体声效果。744芯片最大的特点是它的三维音效功能,它完全支持EAX环境音效、Direct Sound和Direct Sound 3D,并可通过软件运算获得A3D效果。
四、使用集成声卡的注意事项 不管是集成的软声卡,还是硬声卡,由于目前主板在设计上还没有大的突破,所以在实际使用中最容易出现干扰大、有爆音等毛病。因此,要让你的集成声卡有更好的表现,请注意以下几点:
1.驱动程序是关键。驱动程序对于声卡的表现非常重要,特别是软声卡,好的驱动程序往往能使其表现让你刮目相看。对于硬声卡,可以到该芯片的生产商网站下载其最新驱动程序,如CT5880,就可以到创新公司下载“Sound Blaster PCI128 Digital”的驱动程序。
2.关闭某些输入端口。在声卡的音频属性中,将那些用不着的输入端口置于“静音”状态,如“线路输入”、“麦克风输入”等,这样也能减少噪音的干扰(图7图)。
3.尽量不超频。当将系统的外频超到一定程度后,集成声卡就无法正常工作。这是因为机器在非标准外频下工作时,PCI的工作频率也随之提高,而集成声卡是集成在主板上的,其超频性能特别差,所以为了声卡的安全与性能,还是不要超频或者适度超频。 200MHz外频桌面处理器普及
对于PC系统而言,外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或许是我们已经习惯了Intel以及AMD的创举,面对2003年的200MHz外频大潮,激动之情已经略显衰退。但是从技术角度而言,其重要性丝毫不打折扣。
采用Quad Pump前端总线技术的Pentium4处理器因为采用了200MHz外频而达到800MHz前端总线,这也是其性能大幅度提高的重要原因之一,令NetBurst架构发挥出最大的威力。同样,当AMD将Barton处理器提升到200MHz外频之后,配合其512KB大容量二级缓存,Socket A平台的性能也变得前所未有的强大。200MHz外频的意义不仅仅是改善处理器性能,内存性能也因此得以提高。DDR400技术的出现帮助系统同步运行,此时整体系统性能的提升幅度令人相当满意。
64位桌面处理器浮出水面
AMD于2003年9月23日发布的Athlon64将成为一款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产品。这也是继80386处理器之后又一次对指令执行位数的升级,达到64位。然而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次“单干”的AMD选择了更为稳妥的策略,X86-64对于32位程序具有极佳的兼容性,因此理应可以顺利完成过渡期。从目前的表现来看,即便是在32位测试软件中,Athlon64的表现也十分抢眼,完全不输于高频率的Pentium4甚至P4EE。更为重要的是,Windows XP-64Bit Editon、Windows 2003 Sever、Solaris 64bit Editon以及Linux64等操作系统都已经提供对X86-64的支持,这也标志着今后Athlon64将不会孤立无援,因此前景一片大好。
毫无疑问,这将是Intel最不希望看到的局面,它可以容忍AMD的处理器在性能上超越自己,但是决不能坐视业界向自己最不期望的方向发展。一旦AMD凭借强大的业界联盟使软件开发商倒向64位平台,Intel将会十分被动,甚至迫不得已向X86-64低头,继而以授权的方式将其引入下一代Intel处理器。
DirectX9显卡遍地开花ctX9显卡
在速度上的过分追求已经使玩家对3D游戏失去了兴趣,以高成本来缔造“像素填充率”显然是没有意义的。诚然,各种绚丽夺目的3D特效需要极高的像素填充率以及显存带宽作保证,但是在硬件上支持更多的特效才是重中之重。
令人感到欣喜的是,支持DirectX9 API的显卡在2003年大量出现,它们以极高的性价比吸引大量用户。甚至在低端市场,雄心勃勃的Geforce FX5200系列更是将DirectX9 API彻底普及化。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游戏开发人员才得以撇开恼人的兼容性问题,大胆地采用更多新技术,令3D游戏特效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双通道DDR芯片组统领潮流
当我们正在为Intel与AMD的频率大战而津津乐道之时,猛然间发现芯片组似乎在一定程度上主宰了这场比拼的胜负。毫无疑问,系统整体性能的发挥离不开芯片组的支持,而决定芯片组的关键就在于北桥芯片中的内存控制器。
当DDR SDRAM工作频率高于133MHz时,其信号波形往往会出现失真问题,这些都为设计支持双通道DDR内存系统的芯片组带来不小的难度,芯片组的制造成本也会相应地提高。不过当nVIDIA率先攻破技术壁垒推出nForce芯片组之后,SiS与Intel迅速跟进,VIA也即将加入这一阵营。毫无疑问,双通道DDR芯片组普及已是板上钉钉,这也是2003年芯片组技术的一大亮点。
SerialATA硬盘继往开来
为了彻底解决硬盘外部接口的瓶颈,由七家公司联合组建的“串行ATA工作集团”制定了第一代SerialATA规范。令人感到高兴的是,2003年出现了大量直接支持SerialATA技术的南桥芯片,同时Promise、HighPoint以及Silicon的SerialATA磁盘控制芯片也令不少老主板得以使用SerialATA硬盘。
除了SerialATA控制芯片,本身采用SerialATA接口的硬盘也相继浮出水面,其中Seagate与Maxtor更是将SerialATA硬盘的成本大幅度下降,直接促成其普及。应当指出的是,目前SerialATA硬盘仍旧没能充分发挥出SerialATA接口的优势,一方面是内部传输率不足,另一方面便是大多数SerialATA依旧采用转接芯片,其内部信号依旧是并行的。
DVD刻录机应运而生
CD-RW的普及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存储设备的容量危机,但是面对GB数量级的视频文件以及备份应用,传统CD-RW不堪重负。在DVD规格之争逐渐明朗之后,一场由DVD刻录而带来的存储革命已经悄然向我们袭来。
在2003年之初,主流DVD刻录标准主要分为三种:DVD-RAM、DVD-R/RW与DVD R/RW,而且互相之间并不兼容,这也是阻碍其发展重要因素。继DVDRAM基本宣告退出民用市场之后,DVD-R/RW与DVD R/RW真正在产品技术上实现融合。原本以为仅仅是一厢情愿的DVD-Dual规格,因为控制芯片成本的下降以及权利金的下调而迅速脱颖而出。至此,DVD刻录的大局面终于初步形成,无论从市场需求、产品成本以及业界支持度来看都是如此。更为重要的是,如今DVD刻录机的技术也不断成熟,8X刻录令4.5GB的数据只需要短短10分钟不到即可完成!
LCD品质趋于完善
早在2001年,液晶显示器就渴望取代老态龙钟的CRT。但是,随着液晶面板的价格暴涨,LCD很快就偃旗息鼓了。时隔两年之后,LCD东山再起,卷土重来,技术与市场的成熟却真正让LCD与我们*得更近。
如今的LCD在可视角度、对比度、亮度、响应时间等方面都取得长足的进步。通过多灯管技术,LCD的对比度与亮度逐渐弥补与CRT显示器之间的差距,而且整体色彩表现更为均匀。更为使人高兴的是,响应时间的缩短令LCD的应用范围大幅度拓宽。
数字显亮技术也是本年的一个亮点,飞利浦倡导的这个技术从提高锐度方面入手提高LCD显示器清晰度,使LCD向取代CRT的目标迈出了一大步。
移动存储突破同质化
长期以来移动存储产品无法突破同质化这个怪圈,大多数产品在外形功能性能上几乎一模一样。2003年度出现了几款突破同质化桎梏的移动存储产品,它们在功能、设计、性能上均标新立异,给了消费者更多的选择和惊喜。
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朗科公司推出的新概念产品——可视优盘,它在传统闪存盘数据存储与交换功能的基础上,独出心裁地增加了液晶显示功能,用户无须将闪存盘插在电脑上,就可以从显示屏上一目了然地识别所有静态和动态信息。静态信息如用户名、容量、电话号码、问候语等;动态信息则包括优盘在读写时显示的动态容量、传输过程等,从而使移动存储产品无论在外观还是功能上都有了质的飞跃。
无线网路触动心弦
当100M网卡普及之后,有线网络的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了,但是当你发现冗长的网线束缚了你的移动设备,无线网络的必要性就得以突显。
与蓝牙技术相比,今年流行的WIFI技术显然更具实用性。IEEE802.11b标准的WIFI无线网络得到11Mbps带宽,然而更为重要的是,它在传输距离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甚至渴望成为局域有线网络的接替者。
更为令人欢欣鼓舞的是,IEEE802.11b并非是WIFI技术的终点。具备54Mbps带宽的IEEE802.11g已经开始悄悄普及,甚至连100Mbps带宽的IEEE802.11n都浮出水面。毫无疑问,未来无线网路技术一大热门技术,特别是在破解传输带宽、传输范围以及安全性等诸多技术难题之后。
数码相机技术指标全面提升?
数码相机以全新的摄影操作和一些特殊的功能应用改变着人们百年来培养起来的传统摄影观念,并开始冲击传统相机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应当清醒并欣喜地认识到,伴随着数码相机技术的成熟化,数码影像在2003年取得长足的进步。
我们惊喜地看到600万像素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尽管数码相机的像素级别绝非是衡量性能的唯一标准,就像CPU无法度量整机的总体表现一样,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关注这项技术。300万像素的普及意味着数码照片将不仅仅局限于电脑屏幕,此时数码冲印的效果已经可以媲美于传统银盐彩扩;而更高的像素对于大幅面数码冲印也是大有裨益的,更令数码变焦也能体现出一定的实用价值。
此外,高品质光学镜头的确也令数码相机的水准大幅度提高,不仅有效改善了画质,同时高倍光学变焦也得以普及。佳能与卡西欧所采用的佳能原装镜头、索尼所采用的高级蔡司、美能达所采用的GT系列镜头、柯达所采用的德国Schneider-Kreuznach Variogon镜头,这些都为数码相机在本质性能上提高打下坚实基础。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