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世界中国风大型建筑建造图文详细介绍
脚本之家
我的世界中式建筑很难建造,而大型中式建筑更是凤毛麟角。古籍资料晦涩难懂,故而新人自学中式建筑常常是摸着石头过河,举步维艰。本文将以重檐歇山大殿的建造过程为主线,穿插讲解中国古建筑的各种常识。一起看看吧!
本文的内容可以让你的中式作品从这样的
变成这样的
在建造之前,我们先确定整个建筑的整体风格和比例:
建筑风格选择大家比较喜欢的宋代风格。现实中现在是找不到宋代的十一间重檐歇山大殿的,所以自由发挥。古代重檐殿堂常见的空间划分方式为内部金箱斗底槽,外部四面副阶出廊。副阶和分槽也可以用这个太和殿的平面图作为参考,当然请无视墙体。
现在的太和殿是在康熙年间重修时变成只有门廊的形制,在之前是像图中画的这样,四面廊的。金厢斗底槽是指古建筑的柱网排布方式中,内部金柱上一圈斗拱形成在室内的回子型近似廊的空间。当然古建筑的分槽也并非这一种。
决定柱网之后,就开始决定建筑平面的整体比例。首先定下柱径(因为没有收分,也可以算是斗口)的长度为三格,也就是大比例最常见也最纤细的十字柱。之后依次确定各开间的长度——明间31,次间21,梢间9(不知道这是啥的自己看上面的图)。山面的几进的进深也就由此确定,为9,21,31,21,9.由此柱网的平面已经确定。
由于建筑前后左右对称,只需要做四分之一就可以旋转复制得到整体,也就是黄色羊毛框出来的区域,因此暂时只竖起这一部分的立柱。
十一间是营造法式规定的最高规格,按说是庑殿顶才合适,但是本人觉得歇山比较漂亮。虽然是歇山,也应该有三层台基。因此留出台基的高度,竖起柱网。
外檐柱高定为和次间开间一样的21,这样立柱,额枋(阑额)基本上是一个正方形。额枋之上为平板枋(普拍坊),再之上就是斗拱了。额枋先放在一边,咱们先解决斗拱的问题。
营造法式中规定最高规格的斗拱是八铺作三昂双抄,但这里个人偷点懒,将上檐斗拱定为双抄双昂的七铺作。副阶斗拱为单抄单昂五铺作。现在内圈檐柱还未升到实际高度,先解决副阶部分的斗拱
关于斗拱,很多新人做中式习惯的做法是撸好柱子和屋顶,然后直接把斗拱贴在柱或者墙上。实际上抬梁式古建筑的木构架从上到下也是分为柱网,铺作层,屋顶草架。绝大多数的柱子都不会直接接触屋顶。
如这张观音阁的剖面所示,宋代抬梁式建筑中梁并不直接与柱接触至少绝不会直接搭在檐柱上。各种明栿,草栿都是搭在斗拱上面,或者说本身就是斗拱的一部分。铺作层就是由斗拱和串联在一起的梁(栿)组成的。
另外关于斗拱的形制——铺做数于出踩的判断方法:每一个华拱或昂为一跳,宋代斗拱按铺做数计算,出一跳为四铺作,两跳为五铺作,以此类推五跳为八铺作。清代按踩计算,每一列横拱(泥道拱,瓜拱和万拱)为一踩。由于清式斗拱全齐心里外出跳数相等,故而踩数等于跳数二倍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