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ql

关注公众号 jb51net

关闭
首页 > 数据库 > Mysql > MySQL的InnoDB存储引擎的Doublewrite Buffer

在MySQL的InnoDB存储引擎中的Doublewrite Buffer详解

作者:dj_master

DoublewriteBuffer是InnoDB为防止部分写失败导致的数据损坏而设计的机制,通过先将脏页写入内存缓冲区再同步到磁盘,配合redolog实现崩溃恢复,确保数据完整性和可靠性

一、Doublewrite Buffer(双写缓冲)是什么

在 MySQL 的 InnoDB 存储引擎中,Doublewrite Buffer 是一块特殊的内存区域(也会涉及磁盘上的物理存储 ),其大小可通过 innodb_doublewrite 等相关参数配置(默认开启 )。

从物理结构看,它在磁盘上对应 InnoDB 表空间中连续的 128 个页(每个页 16KB ,共 2MB 大小 ),主要用于在 InnoDB 进行页写入操作时,承担中间缓冲和保护的角色 。

二、存在的背景:部分写失败(Partial Page Writes)问题

InnoDB 的数据是以页(Page ,默认 16KB )为单位存储在磁盘上的。当数据库要把内存中修改后的页(脏页 )刷新到磁盘时,可能会遇到 “部分写失败” 的情况。比如,正在向磁盘写入一个 16KB 的页,此时突然发生断电、磁盘故障等意外,导致只写入了部分数据(比如 8KB ),那么这个页就会变成 “半写页” ,页的结构被破坏 。

因为 InnoDB 页有特定的格式和校验机制,包含页头、页尾的校验信息、数据区等。一旦出现部分写失败,后续数据库启动或访问该页时,会发现页的校验不通过,无法正常识别和使用,进而可能导致数据丢失、损坏,影响数据库的一致性和可用性 。

三、Doublewrite Buffer 的作用:解决部分写失败,保障数据完整性

双写流程

应对部分写失败的恢复机制

四、与其他组件的协同

Doublewrite Buffer 通常会和 redo log 配合工作 。redo log 记录了数据页的修改操作,用于崩溃时重做这些操作来恢复数据;而 Doublewrite Buffer 解决的是页本身写入不完整的问题。

在恢复流程中,先通过 Doublewrite Buffer 修复损坏的页结构,再利用 redo log 重新应用页内的修改操作,二者共同保障了 InnoDB 存储引擎在面对各种故障时的数据可靠性 。

综上所述,Doublewrite Buffer 是 InnoDB 为应对磁盘写入可能出现的部分写失败问题而设计的关键组件,通过双写的机制,有效防止数据页损坏,保障数据库的数据完整性和可靠性 。

总结

以上为个人经验,希望能给大家一个参考,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脚本之家。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