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ql

关注公众号 jb51net

关闭
首页 > 数据库 > Mysql > MySQL binlog日志

MySQL binlog日志记录格式写入机制及相关参数讲解

作者:jacheut

这篇文章主要为大家介绍了MySQL binlog日志记录格式写入机制及相关参数使用讲解,有需要的朋友可以借鉴参考下,希望能够有所帮助,祝大家多多进步,早日升职加薪

基本概念

二进制日志(binnary log)以事件形式记录了对MySQL数据库执行更改的所有操作。

binlog 是逻辑日志,记录内容是语句的原始逻辑,类似于“给 ID=2 这一行的 c 字段加 1”,属于MySQL Server 层。

binlog是记录所有数据库表结构变更(例如CREATE、ALTER TABLE…)以及表数据修改(INSERT、UPDATE、DELETE…)的二进制日志。不会记录SELECT和SHOW这类操作,因为这类操作对数据本身并没有修改,但可以通过查询通用日志来查看MySQL执行过的所有语句。

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即便update操作没有造成数据变化,也是会记入binlog

不管用什么存储引擎,只要发生了表数据更新,都会产生 binlog 日志。

binlog有两个常用的使用场景:

binlog会记录所有涉及更新数据的逻辑操作,并且是顺序写。

记录格式

binlog 日志有三种格式,可以通过binlog_format参数指定。

指定statement,记录的是逻辑SQL语句,比如执行一条update T set update_time=now() where id=1,记录的内容如下。优点是日志文件小,节约IO,提高性能。

同步数据时,会执行记录的SQL语句,但是有个问题,update_time=now()这里会获取当前系统时间,直接执行会导致与原库的数据不一致。

row 记录表的行更改情况,准确性强,可以为数据库的恢复、复制带来更好的可靠性;但是二进制文件的大小相较于STATEMENT会有所增加,较大的网络IO和磁盘IO。

mixed:STATEMENT和ROW模式的混合。默认采用STATEMENT格式进行二进制日志文件的记录,但是在一些情况下会使用ROW格式。

写入机制

binlog的写入时机也非常简单,事务执行过程中,先把日志写到binlog cache,事务提交的时候,再把binlog cache写到binlog文件中。

因为一个事务的binlog不能被拆开,无论这个事务多大,也要确保一次性写入,所以系统会给每个线程分配一个块内存作为binlog cache

我们可以通过binlog_cache_size参数控制单个线程 binlog cache 大小,如果存储内容超过了这个参数,就要暂存到磁盘(Swap)。

binlog日志刷盘流程如下

writefsync的时机,可以由参数sync_binlog控制,默认是1

binlog_cache相关参数介绍

属性说明
binlog_cache_size表示binlog_cache的容量,默认大小为32K.
binlog_cache_use记录了使用缓冲写二进制日志的次数
binlog_cache_disk_use记录了使用临时文件写二进制日志的次数

binlog_cache_size是基于会话(session)的。每个线程一个,参数 binlog_cache_size 用于控制单个线程内 binlog cache 所占内存的大小。如果超过了这个参数规定的大小,就要暂存到磁盘(临时文件中)。

binlog的存储位置

show variables like 'datadir'

查询binlog文件的默认大小

show variables  like 'max_binlog_size'

max_binlog_size 指定了单个二进制文件的最大值(默认1G)。如果超过该值,则产生新的二进制文件,后缀名+1,并记录到index文件。

日志自动清理

show variables  like 'expire_logs_days'

以上就是MySQL binlog日志记录格式写入机制及相关参数讲解的详细内容,更多关于MySQL binlog日志的资料请关注脚本之家其它相关文章!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