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s

关注公众号 jb51net

关闭
首页 > 数据库 > Redis > Redis主从同步

一文详解Redis的主从同步原理

作者:半夏之沫

Redis为了保证服务高可用,其中一种实现就是主从模式,本篇文章将对主从模式中为了保证主节点和从节点数据一致而实现的主从同步机制进行学习,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参考阅读下

正文

一. 主从数据同步概述

Redis主从模式中,一个高可用的Redis服务由一个Redis主节点(Master,后续简称为主节点)和若干Redis从节点(Slave,后续简称为从节点)组成。

Redis中采用读写分离来保证主节点和从节点之间的数据一致性,具体实现如下。

主从数据同步分为如下几种情况。

本篇文章将对Redis中的主从数据同步的几种情况进行学习。

二. 从节点与主节点建立连接时的全量同步

从节点与主节点建立连接时的全量同步可以用下图进行示意。

对于上图所示步骤,说明如下。

特别说明:在全量同步期间,主节点是非阻塞的,同时从节点很大程度上是非阻塞的,从节点的非阻塞表现在可以通过配置让从节点在全量同步期间使用旧内存数据来处理查询指令,但是从节点在删除旧内存数据并加载RDB文件数据到内存中这段时间里,从节点是阻塞的(4.0版本前,删除旧数据和加载RDB文件都会阻塞从节点,4.0版本开始,删除旧数据可以通过配置变成不阻塞从节点,但是加载RDB文件还是会阻塞从节点)。

最后说明一个异常情况,那就是replication_buffer是有大小限制的,如果replication_buffer大小超过了限制,主节点会断开与从节点的同步连接,此时replication_buffer的数据会被清空,然后会重新开始全量同步,所以replication_buffer大小需要设置一个合理值。

三. 主节点与从节点正常运行时的同步

参见Redis replication | Redis中的一段话。

When a master and a replica instances are well-connected, the master keeps the replica updated by sending a stream of commands to the replica to replicate the effects on the dataset happening in the master side due to: client writes, keys expired or evicted, any other action changing the master dataset.

即正常运行期间,主节点会向从节点发送写指令流来同步主节点的数据变更到从节点。

四. 主节点与从节点断开连接又重连时的增量同步

在第二节中提到了从节点在启动后并需要与主节点进行全量同步时,会向主节点发送psync {repID} {offset} 指令,这里先对repIDoffset进行解释。

repID

repIDReplication ID,是Redis节点作为主节点启动时,或者从节点被晋升为主节点时,该主节点都会生成一个新的repID(思考一下什么情况还会有旧的repID),后续连接到该主节点的从节点在第一次全量同步的建立连接阶段会保存一份主节点的repID,所以具有相同repID的节点的数据具有相关性。

offset

offset即偏移量,可以理解为当前节点的数据的逻辑时间。举个例子,某个节点Aoffset为500,和节点A具有相同repID的节点Boffset为520,那么表明节点B的数据比节点A的数据更新,节点A需要再执行一些写指令才能够让节点A的数据状态和节点B一致。

有了上述两点认识,现在思考一个问题:主节点和从节点如果因为某些原因,断开了连接,而断开连接这段时间里主节点又处理了一些写指令,那么从节点重新连接后,应该怎么将断开连接那段时间里的写指令同步给重连的从节点?通常的想法就是再执行一次全量同步,在2.8之前的版本,确实是这么实现的,但从2.8版本开始,引入了增量同步,具体的实现如下。

特别注意:如果repl_backlog_buffer中记录的从节点断开连接期间的写指令已经被后续的写指令覆盖,那么此时不能执行增量同步,而是需要执行全量同步,所以需要将repl_backlog_buffer的大小设置一个合理的值,来尽可能的保证不出现重连后需要全量同步的情况。

总结

以一张图进行总结。

以上就是一文详解Redis的主从同步原理的详细内容,更多关于Redis主从同步的资料请关注脚本之家其它相关文章!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