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 > 资讯 > 稳定币终局:公链还是超级应用?

稳定币的尽头是公链?三巨头的全新尝试详细解读

2025-09-06 23:57:32 佚名
简介2025年稳定币竞争进入深水区,USDT、USDC、DAI三大巨头正将战场从支付层延伸至公链基础设施,通过零知识证明、模块化架构和跨链互操作性,它们试图将稳定币网络升级为自主运行的金融操作系统,这场技术范式之争或将重新定义加密经济的权力格局,

稳定币发行商不再满足于只做“代币”,而是开始搭建属于自己的公链。

在加密市场的演变中,稳定币一直是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从最早的USDT到如今的USDC、DAI,再到新兴的USDe,稳定币已经成为交易量和流动性的核心承载。但一个正在加速显现的趋势是:稳定币发行商不再满足于只做“代币”,而是开始搭建属于自己的公链。直至今日,稳定币三巨头,USDT的发行商Tether在2024年底开始扶持一条聚焦于稳定币场景相关的比特币侧链Plasma,同时今年6月初又官宣了由Bitfinex和USDT统一流动性协议USDT0支持的一条新L1链Stable。才在美股进行IPD的Circle也宣布了自主研发了专为稳定币金融和可编程货币打造的Arc。新进的稳定币巨头USDe的发行商Ethena所支持的Converge也将在今年秋季开启测试网。

稳定币市值分布图(Source: DefiLlama)

稳定币为何要做公链?

过去,稳定币多依附于以太坊、Solana以及其他主流公链运行。这种模式看似能够利用开放生态的流动性,但同时也意味着对底层技术规则和交易费用捕获的高度依赖。随着加密市场的体量不断扩张,稳定币发行商开始重新审视这一格局:是否需要拥有一条可以完全掌控的底层基础设施,以进一步巩固自身的市场地位?

从行业发展的整体视角来看,这一趋势背后有三层核心逻辑:

稳定币已成为生态入口:在加密世界里,稳定币扮演着"数字美元"的角色,几乎所有链上活动都离不开它。买比特币需要USDT或USDC,参与DeFi挖矿的资金池也以稳定币计价,很多人甚至把稳定币当日常数字钱包。稳定币日交易量常是比特币的好几倍,已成为整个加密生态的流动性基石。如果稳定币发行商还拥有自己的公链,就等于同时掌握了"货币发行权"和"金融基础设施",这种双重控制力会让他们的地位更加不可撼动。

结算层的战略价值:公链本质上是巨大的"收费站",每笔交易都要交过路费。目前USDT在以太坊上转账要付几美元甚至几十美元手续费,这些钱全被以太坊赚走了。USDT每天交易量动辄几百亿美元,产生的手续费收入是天文数字。波场(TRX)能成为顶级公链,很大程度就是因为提供几乎免费的USDT转账,吸引大量用户从以太坊迁移。如果Tether当初自己做公链,这些用户和收益本来都是自己的。拥有自主公链后,稳定币发行商不仅能收取手续费,还能提供更便宜的转账服务,更关键的是掌控定价权——不再"寄人篱下",能根据业务需求优化网络性能。

生态粘性与议价权:在加密世界里,开发者去哪里,用户就跟到哪里。Solana因为交易费便宜、速度快,大量项目选择在上面开发,用户也跟着涌入。如果稳定币发行商有自己的公链,就能主动吸引开发者建设生态,比如提供专门开发工具、给新项目代币激励或承诺永久低手续费。一旦形成规模会产生滚雪球效应,稳定币发行商就不再只是"印钞厂",而是平台级企业。更重要的是话语权提升——现在Circle或Tether和传统银行合作基本是"求人办事",但如果拥有繁荣的公链生态,有数百万用户和数千应用,在谈判桌上的地位就完全不同,甚至可能让传统金融机构主动寻求合作。

稳定币三巨头公链的方向与与差异化

Plasma:利用比特币保证安全

稳定币支付的专用公链。Plasma是一条专门为稳定币支付而生的区块链,可以理解为"稳定币版的支付宝"。它最大的特色是与比特币深度绑定——用户可以直接用真正的比特币参与智能合约,而不需要通过复杂的包装代币。更贴心的是,在Plasma上转账时,你可以直接用USDT或比特币来支付手续费,不用像其他公链那样必须先买原生代币。这条链的设计理念很明确:让稳定币支付变得像微信转账一样简单。对于想要开发支付应用的团队来说,他们可以直接调用Plasma的基础设施,而不用从零开始搭建复杂的底层系统。简单来说,Plasma想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让稳定币支付变得更快、更便宜、更安全,同时降低普通用户和开发者的使用门槛,推动稳定币在日常支付场景中的普及。

Converge:巧妙融合传统金融和 DeFi 应用Converge是一条很有意思的区块链,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双重性"——既可以是完全开放的DeFi乐园,也可以是严格合规的金融平台,用户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模式。想象一下,同一条公链上,散户可以自由地参与各种DeFi挖矿和交易,而银行和基金等机构则可以在合规层面进行受监管的数字资产业务,两者互不干扰但又能互相受益。在费用方面,Converge支持用USDe和USDtb这些稳定币直接支付手续费,成本完全可控。这种设计特别适合那些想要同时服务散户和机构客户的项目——散户用户可以享受DeFi的高收益和创新玩法,机构用户则可以在满足合规要求的前提下参与数字资产投资。简单来说,Converge想要打破传统金融和DeFi之间的壁垒,让两个世界能够和谐共存并相互促进。

Stable:为机构创造的USDT L1

Stable是一条完全围绕USDT打造的区块链,专门服务于全球数亿USDT用户的转账需求。它最大的创新是让USDT成为网络的"血液"——用户转账时不需要支付任何手续费,也不用提前准备其他代币,直接用USDT就能完成所有操作,就像使用银行转账一样简单。对于注重隐私的用户,Stable还提供了加密转账功能,确保交易信息不被泄露。更重要的是,它专门为企业和机构设计了完整的支付解决方案,包括批量转账、商户收款、借记卡集成等功能,让企业可以像使用传统银行系统一样使用USDT进行日常经营。同时,Stable与其他主流公链保持良好的兼容性,用户可以轻松地在不同网络间转移资产。简单来说,Stable就是想让USDT真正成为数字世界的美元,不仅仅是交易工具,更是完整的支付基础设施。

Arc:专为机构金融打造

机构金融的合规桥梁。Arc是Circle专门为企业和金融机构量身定制的区块链,可以看作是"华尔街版的稳定币公链"。它最大的优势是背靠Circle在传统金融领域的深厚根基,这让Arc天然具备了其他公链难以企及的合规优势。对于企业来说,在Arc上开展业务就像在一个受监管的金融环境中操作,风险可控且符合法规要求。技术上,Arc让企业直接用USDC支付所有费用,财务核算变得简单透明,不用再为复杂的代币换算头疼。更重要的是,Arc专门针对机构需求设计了各种金融工具,比如企业可以轻松地将房地产、股权等传统资产代币化,或者搭建自己的数字支付系统。对于那些想要拥抱区块链但又担心合规风险的传统企业来说,Arc提供了一条相对安全的入场通道。

特点与技术参数对比

通过以上对各个稳定币公链核心理念的介绍,可以明显感受到Ethena的Converge与其他三者存在显著差异。从定位来看,Plasma、Stable和Arc都将自己定义为支付基础设施,专注于让稳定币转账变得更简单、更便宜,本质上是在用区块链技术改造传统支付体验。而Converge则明确将自己定位为DeFi创新平台,这与Ethena本身的基因相符。USDe与USDC、USDT等由现金和国债支持的传统稳定币不同,它通过Delta中性策略维持价格稳定,这种创新机制使得Converge天然更适合那些深度参与DeFi或对链上金融创新感兴趣的用户群体。

更重要的差异体现在增长策略和对"开放性"的理解上。Plasma强调比特币原生集成,Stable追求零手续费体验,Arc依托Circle的合规优势,这些都是在现有框架内的优化改进。前三者主要通过降低使用门槛来吸引传统用户——免手续费、简化操作、合规保障等,采用的是典型的"先做大用户基数"策略。Converge则选择了截然不同的路径:通过提供更高收益和更多创新机会来吸引crypto原住民,然后再通过可选合规层向外扩圈,体现的是"先做深用户价值"的增长哲学。Converge最具前瞻性的创新在于其"可选许可"模式。默认情况下,网络完全开放,任何人都可以自由桥接资产、部署应用、参与DeFi活动,充分保持了去中心化金融的创新活力。但当涉及RWA代币化或需要满足KYC/KYB要求时,相关应用可以选择性地启用合规层。这种设计巧妙地平衡了DeFi的开放精神和传统金融的合规需求,既不会因为过度监管扼杀创新,也不会因为完全放任而让机构望而却步。简单来说,其他三条链是在用新技术做传统的事,而Converge是在为未来的金融生态搭建基础设施。

Converge可选许可架构(Source: Converge)

挑战与未来展望

稳定币公链需承载大规模转账、清算与支付,对稳定性和安全性要求极高,一旦出现漏洞或中断,将动摇稳定币的信任根基。同时,生态冷启动是另一大挑战,后进入者必须依靠差异化功能与激励机制,才能对抗以太坊、Solana 等既有公链的网络效应。未来,稳定币与公链的融合将模糊“货币”与“基础设施”的边界,使其从单一代币演化为生态操作系统。在合规与开放的平衡中胜出的项目,最有可能成为传统金融与加密金融的桥梁,并在全球金融基础设施竞争中占据关键地位。

以上就是稳定币的尽头是公链?三巨头的全新尝试的详细内容,更多关于稳定币终局:公链还是超级应用?的资料请关注脚本之家其它相关文章!

本站提醒: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本内容不作为投资理财建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