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例解析Ruby设计模式编程中Strategy策略模式的使用
作者:guolin
今天你的leader兴致冲冲地找到你,希望你可以帮他一个小忙,他现在急着要去开会。要帮什么忙呢?你很好奇。
他对你说,当前你们项目的数据库中有一张用户信息表,里面存放了很用户的数据,现在需要完成一个选择性查询用户信息的功能。他说会传递给你一个包含许多用户名的数组,你需要根据这些用户名把他们相应的数据都给查出来。
这个功能很简单的嘛,你爽快地答应了。由于你们项目使用的是MySQL数据库,你很快地写出了如下代码:
require 'mysql' class QueryUtil def find_user_info usernames @db = Mysql.real_connect("localhost","root","123456","test",3306); sql = "select * from user_info where " usernames.each do |user| sql << "username = '" sql << user sql << "' or " end puts sql result = @db.query(sql); result.each_hash do |row| #处理从数据库读出来的数据 end #后面应将读到的数据组装成对象返回,这里略去 ensure @db.close end end
这里根据传入的用户名数组拼装了SQL语句,然后去数据库中查找相应的行。为了方面调试,你还将拼装好的SQL语句打印了出来。
然后,你写了如下代码来测试这个方法:
qUtil = QueryUtil.new qUtil.find_user_info ["Tom", "Jim", "Anna"]
现在运行一下测试代码,你发现程序出错了。于是你立刻去检查了一下打印的SQL语句,果然发现了问题。
select * from user_info where username = 'Tom' or username = 'Jim' or username = 'Anna' or
拼装出来的SQL语句在最后多加了一个 or 关键字!因为for循环执行到最后一条数据时不应该再加上or,可是代码很笨地给最后一条数据也加了or关键字,导致SQL语句语法出错了。
这可怎么办呢?
有了!你灵光一闪,想出了一个解决办法。等SQL语句拼装完成后,截取到最后一个or之前的位置不就好了么。于是你将代码改成如下所示:
require 'mysql' class QueryUtil def find_user_info usernames @db = Mysql.real_connect("localhost","root","123456","test",3306); sql = "select * from user_info where " usernames.each do |user| sql << "username = '" sql << user sql << "' or " end sql = sql[0 .. -" or ".length] puts sql result = @db.query(sql); result.each_hash do |row| #处理从数据库读出来的数据 end #后面应将读到的数据组装成对象返回,这里略去 ensure @db.close end end
使用String的截取子字符串方法,只取到最后一个or之前的部分,这样再运行测试代码,一切就正常了,打印的SQL语句如下所示:
select * from user_info where username = 'Tom' or username = 'Jim' or username = 'Anna'
好了,完工!你自信满满。
你的leader开完会后,过来看了下你的成果。总体来说,他还挺满意,但对于你使用的SQL语句拼装算法,他总是感觉有些不对劲,可是又说不上哪里不好。于是他告诉了你另一种拼装SQL语句的算法,让你加入到代码中,但是之前的那种算法也不要删除,先保留着再说,然后他又很忙似的跑开了。于是,你把他刚刚教你的算法加了进去,代码如下所示:
require 'mysql' class QueryUtil def find_user_info(usernames, strategy) @db = Mysql.real_connect("localhost","root","123456","test",3306); sql = "select * from user_info where " if strategy == 1 usernames.each do |user| sql << "username = '" sql << user sql << "' or " end sql = sql[0 .. -" or ".length] elsif strategy == 2 need_or = false usernames.each do |user| sql << " or " if need_or sql << "username = '" sql << user sql << "'" need_or = true end end puts sql result = @db.query(sql); result.each_hash do |row| #处理从数据库读出来的数据 end #后面应将读到的数据组装成对象返回,这里略去 ensure @db.close end end
可以看到,你leader教你的拼装算法,使用了一个布尔变量来控制是否需要加个or这个关键字,第一次执行for循环的时候因为该布尔值为false,所以不会加上or,在循环的最后将布尔值赋值为true,这样以后循环每次都会在头部加上一个or关键字,由于使用了头部添加or的方法,所以不用再担心SQL语句的尾部会多出一个or来。然后你为了将两个算法都保留,在find_user_info方法上加了一个参数,strategy值为1表示使用第一种算法,strategy值为2表示使用第二种算法。
这样测试代码也需要改成如下方式:
qUtil = QueryUtil.new qUtil.find_user_info(["Tom", "Jim", "Anna"], 2)
这里你通过参数指明了使用第二种算法来拼装SQL语句,打印的结果和使用第一种算法是完全相同的。
你立刻把你的leader从百忙之中拖了过来,让他检验一下你当前的成果,可是他还是一如既往的挑剔。
“你这样写的话,find_user_info这个方法的逻辑就太复杂了,非常不利于阅读,也不利于将来的扩展,如果我还有第三第四种算法想加进去,这个方法还能看吗?” 你的leader指点你,遇到这种情况,就要使用策略模式来解决,策略模式的核心思想就是把算法提取出来放到一个独立的对象中。
为了指点你,他不顾自己的百忙,开始教你如何使用策略模式进行优化。
首先定义一个父类,父类中包含了一个get_sql方法,这个方法就是简单的抛出了一个异常:
class Strategy def get_sql usernames raise "You should override this method in subclass." end end
然后定义两个子类都继承上述父类,并将两种拼装SQL语句的算法分别加入两个子类中:
class Strategy1 def get_sql usernames sql = "select * from user_info where " usernames.each do |user| sql << "username = '" sql << user sql << "' or " end sql = sql[0 .. -" or ".length] end end class Strategy2 def get_sql usernames sql = "select * from user_info where " need_or = false usernames.each do |user| sql << " or " if need_or sql << "username = '" sql << user sql << "'" need_or = true end end end
然后在QueryUtil的find_user_info方法中调用Strategy的get_sql方法就可以获得拼装好的SQL语句,代码如下所示:
require 'mysql' class QueryUtil def find_user_info(usernames, strategy) @db = Mysql.real_connect("localhost","root","123456","test",3306); sql = strategy.get_sql(usernames) puts sql result = @db.query(sql); result.each_hash do |row| #处理从数据库读出来的数据 end #后面应将读到的数据组装成对象返回,这里略去 ensure @db.close end end
最后,测试代码在调用find_user_info方法时,只需要显示地指明需要使用哪一个策略对象就可以了:
qUtil = QueryUtil.new qUtil.find_user_info(["Tom", "Jim", "Anna"], Strategy1.new) qUtil.find_user_info(["Jac", "Joe", "Rose"], Strategy2.new)
打印出的SQL语句丝毫不出预料,如下所示:
select * from user_info where username = 'Tom' or username = 'Jim' or username = 'Anna' select * from user_info where username = 'Jac' or username = 'Joe' or username = 'Rose'
使用策略模式修改之后,代码的可读性和扩展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即使以后还需要添加新的算法,你也是手到擒来了!
策略模式和简单工厂模式结合的实例
需求:
商场收银软件,根据客户购买物品的单价和数量,计算费用,会有促销活动,打八折,满三百减一百之类的。
1.使用工厂模式
# -*- encoding: utf-8 -*- #现金收费抽象类 class CashSuper def accept_cash(money) end end #正常收费子类 class CashNormal < CashSuper def accept_cash(money) money end end #打折收费子类 class CashRebate < CashSuper attr_accessor :mony_rebate def initialize(mony_rebate) @mony_rebate = mony_rebate end def accept_cash(money) money * mony_rebate end end #返利收费子类 class CashReturn < CashSuper attr_accessor :mony_condition, :mony_return def initialize(mony_condition, mony_return) @mony_condition = mony_condition @mony_return = mony_return end def accept_cash(money) if money > mony_condition money - (money/mony_condition) * mony_return end end end #现金收费工厂类 class CashFactory def self.create_cash_accept(type) case type when '正常收费' CashNormal.new() when '打8折' CashRebate.new(0.8) when '满三百减100' CashReturn.new(300,100) end end end cash0 = CashFactory.create_cash_accept('正常收费') p cash0.accept_cash(700) cash1 = CashFactory.create_cash_accept('打8折') p cash1.accept_cash(700) cash2 = CashFactory.create_cash_accept('满三百减100') p cash2.accept_cash(700)
做到了自定义折扣比例和满减的数量。
存在的问题:
增加活动的种类时,打五折,满五百减二百,需要在工厂类中添加分支结构。
活动是多种多样的,也有可能增加积分活动,满100加10积分,积分一定可以领取活动奖品,这时就要增加一个子类。
但是每次增加活动的时候,都要去修改工厂类,是很糟糕的处理方式,面对算法有改动时,应该有更好的办法。
2.策略模式
CashSuper和子类都是不变的,增加以下内容:
class CashContext attr_accessor :cs def initialize(c_super) @cs = c_super end def result(money) cs.accept_cash(money) end end type = '打8折' cs=case type when '正常收费' CashContext.new(CashNormal.new()) when '打8折' CashContext.new(CashRebate.new(0.8)) when '满三百减100' CashContext.new(CashReturn.new(300,100)) end p cs.result(700)
CashContext类对不同的CashSuper子类进行了封装,会返回对应的result。也就是对不同的算法进行了封装,无论算法如何变化。都可以使用result得到结果。
不过,目前有一个问题,使用者需要去做判断,来选择使用哪个算法。可以和简单工场类结合。
3.策略和简单工场结合
class CashContext attr_accessor :cs def initialize(type) case type when '正常收费' @cs = CashNormal.new() when '打8折' @cs = CashRebate.new(0.8) when '满三百减100' @cs = CashReturn.new(300,100) end end def result(money) cs.accept_cash(money) end end cs=CashContext.new('打8折') p cs.result(700)
CashContext中实例化了不同的子类。(简单工厂)
将子类选择的过程转移到了内部,封装了算法(策略模式)。
调用者使用更简单,传入参数(活动类型,原价),即可得到最终的结果。
这里使用者只需要知道一个类(CashContext)就可以了,而简单工场需要知道两个类(CashFactory的accept_cash方法和CashFactory),也就是说封装的更彻底。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设计模式中的观察者模式在Ruby编程中的运用实例解析
- 实例解析Ruby设计模式开发中对观察者模式的实现
- 深入剖析Ruby设计模式编程中对命令模式的相关使用
- Ruby设计模式编程中对外观模式的应用实例分析
- 详解组合模式的结构及其在Ruby设计模式编程中的运用
- 设计模式中的模板方法模式在Ruby中的应用实例两则
- 实例讲解Ruby使用设计模式中的装饰器模式的方法
- Ruby设计模式编程中使用Builder建造者模式的实例
- 详解Ruby设计模式编程中对单例模式的运用
- Ruby设计模式编程之适配器模式实战攻略
- Ruby使用设计模式中的代理模式与装饰模式的代码实例
- Ruby中使用设计模式中的简单工厂模式和工厂方法模式
- 解析proxy代理模式在Ruby设计模式开发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