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解析HashMap的put方法
作者:小写丶H
一.创建
这个相信大家也都知道怎么使用。今天就深入理解一下这里的底层原理。 首先HashMap在java中,创建出来是一个数组,然后数组上存放的元素是一个链表。
二.put()
进入底层源码看一下。
HashMap,在添加第一个元素的时候创建一个默认2的幂的数组。也就是16,这个参数也可以你自己设置。但是一定是2的幂,假如new HashMap(30),那么只会创建一个32大小的数组。
计算出元素的hashcode,放到指定位置,看数组中是否有元素,无元素直接放到数组元素上,有元素的话则进行(jdk1.8)尾插。
当一个数组元素下的链表长度超过8,就会触发treeifyBin(),
但是必须满足,数组的长度大于64,否则,只是就行resize()扩容,重新hash。 如果满足链表长度大于8,并且数组长度大于64,此时就把链表转换成红黑树(一种比较平衡的二叉搜索树)。 着里再讲一个设计remove()删除元素,当红黑树里的元素被删除到小于8的时候怎么办?其实这里有个过渡,不是8,而是如果红黑树里的元素删除的小于6的时候就会触发收缩检测。
此时就会红黑树收缩回链表了。
三.数组初始化
前面 put里提到过,初始new HashMap() 默认大小是16,可以指定数组大小,但是一定是2的幂。如 new HashMap(30),那么数组的大小就为32了。这个都很好理解。
四.扩容
负载因子 = 添加的元素 / hash表的长度
这个值默认是 0.75 ( jdk1.8)(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调整,当值越大hash冲突概率就高,查询效率低,节省了空间,反之相反),当超过0.75,就会触发resize(),进行数组的扩容。
到此这篇关于深入解析HashMap的put方法的文章就介绍到这了,更多相关HashMap put方法内容请搜索脚本之家以前的文章或继续浏览下面的相关文章希望大家以后多多支持脚本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