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

关注公众号 jb51net

关闭
首页 > 脚本专栏 > python > Django中 render() 函数

详解Django中 render() 函数的使用方法

作者:Erudite

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Django中 render() 函数的使用方法,本文给大家介绍的非常详细,对大家的学习或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借鉴价值,需要的朋友可以参考下

render() 函数

在讲 render() 函数之前,我们在 Django 项目 index 文件夹的 urls.py 和 views.py 中编写如下功能代码:(不难,望读者细心阅之)

# index的 urls.py
from django.urls import path
form . import views

urlpatterns = [
    # 定义首页的路由
    path(' ', views.index, name='index'),
]
# index的views.py
from django.http import HttpResponse
def index(request):
    html = '<h1> Hello World </h1>'
    return HttpResponse(html, status=200)

视图函数 index 使用响应类 HttpResponse 实现响应过程。从 HttpResponse 的参数可知,第一个参数是响应内容,一般是网页内容或 JSON 数据,网页内容是以HTML语言为主的,JSON数据用于生成API接口数据。第二个参数用于设置HTTP状态码,它支持HTTP所有的状态码。

从源码角度分析,打开响应类 HttpResponse 的源码文件,发现 Django内置的响应类(本人在上篇文章中已讲过)都是在 HttpResponse 的基础上实现的,只不过它们的HTTP状态码有所不同,如图下所示。

从 HttpResponse 的使用过程可知,如果要生成网页内容,就需要将 HTML 语言以 字符串的形式表示,如果网页内容过大,就会增加视图函数的代码量,同时也没有体现模板的作用,因此Django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封装处理,定义了函数 render 和 redirect。
render()语法如下:

render(request, template_name, context=None, content_type=None, status=None, using=None)

render 的参数 request 和 template name 是必需参数,其余的参数是可选参数。各个参数说明如下。

为了更好地说明 render 的使用方法,我们通过简单的例子来加以说明。在Django项目的index文件中的 views.py 和 templates 的 index.html 中编写以下代码:

# index的 views.py
from django.shortcuts import render
def index(request):
    value = {'title': 'Hello Django'}
    return render(request, 'index.html', context=value)
# templates 的 index.html
<!DOCTYPE html>
<html>
  <body>
    <h3> {{ title }} </h3>
  </body>
</html>

视图函数 index 定义的变量 value 作为 render 的参数 context,而模板 index.html 里通过使用模板上下文(模板变量){{ title }} 来获取变量 value 的数据,上下文的命名必须与变量 value 的数据命名(字典的key)相同,这样 Django 内置的模板引擎才能将参数context(变量value)的数据与模板上下文进行配对,从而将参数 context 的数据转换成网页内容。运行Django项目,在浏览器上访问127.0.0.1:8000即可看到网页信息,如图下所示。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帮助到各位!

到此这篇关于Django中 render() 函数的使用方法的文章就介绍到这了,更多相关Django中 render() 函数内容请搜索脚本之家以前的文章或继续浏览下面的相关文章希望大家以后多多支持脚本之家!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