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script技巧

关注公众号 jb51net

关闭
首页 > 网络编程 > JavaScript > javascript技巧 > js条件判断

Javascript条件判断使用小技巧总结

投稿:mdxy-dxy

我们已经知道,null 没有任何的属性值,并且无法获取其实体(existence)值。所以 null.property 返回的是错误(error)而不是 undefined 。

JavaScript条件判断及高级用法总结

条件判断常用

一、if/else语句

语句用于基于不同的条件来执行不同的动作

代码

if ('条件语句1') {
    // 如果 条件语句1 为 true 执行该代码块
} else if ('条件语句2') {
    // 如果 条件语句1 为 false 且 条件语句2 为 true 执行该代码块
} else {
    // 如果 条件语句1 为 false 且 条件语句2 为 false 执行该代码块
}

当 if 语句后面只执行一句代码的时候,可以省略花括号。换句话说,如果 if 语句没有花括号,则 if 语句只会考虑下一个语句

二、三元表达式

形式简写 ====》条件?真结果:假结果
等同于其====》 if(条件){真结果}else{假结果}
三元表达式语句表达更简洁,但多条件会显的冗余

 var  isShow = true;
 isShow ? console.log(isShow ):console.log(isShow )
 //  true

三元表达式在使用过程中不能使用break,continue等语句

三、或(||)与 (&&)语句

此用法高级而优雅

1. ||(逻辑或)

短路表达式: 第一个为:true,则取第一个的值,如果第一个为false,则取第二个的值。
默认转译: 0 , ”“ , nul , false , undefined , NaN 都会判为false

console.log (2||1);  //2
console.log ('a'||1);//'a'
console.log (''||1); //1

2. &&(逻辑与)

短路表达式: 第一个为:true,则执行&&后的语句,如果第一个为false,则执行“&&”前面的值。

console.log (2 && 1);  //1
console.log ('a' && 1);//1
console.log ('' && 1); // ''

四、switch/case语句

语句 只能有一个表达式(expression)

语句 case 后面只能是常量,不能是表达式,也就是说 switch 语句的判断条件只能跟一个常量进行比较。

用break的作用就是跳出switch

// add_step 与 case设定的常量值进行比较赋值 
var change_level = 0; 
switch(change_step){ 
case 5 : change_level = 1; 
    break; 
case 10 : change_level = 2; 
    break; 
case 12 : change_level = 3; 
    break; 
case 15 : change_level = 4; 
    break; 
default : change_level = 0; 
    break;
}

优雅升级 A

此方法是利用对象属性值的方式

var change_level={'5':1,'10':2,'12':3,'15':4}[change_step] || 0; 

优雅升级 B

此方法也可以按着数值区间进行判断

var change_step = 15;
var change_level =
      (change_step == 15 && 4) ||
      (change_step == 12 && 3) ||
      (change_step == 10 && 2) ||
      (change_step == 5 && 1) ||
       0;
console.log(change_level);

五、null与undefined

我们已经知道,null 没有任何的属性值,并且无法获取其实体(existence)值。所以 null.property 返回的是错误(error)而不是 undefined 。

考虑下面的代码

if (node.nextSibling.className == ...) {
...
}

在 node 或者 node.nextSibling 为空(null)的情况下,会返回错误(error)。所以,通常情况下的解决方案的代码为

if ((node) && (next = node.nextSibling) && ... ) {
...
}

那么,当条件判断一多的情况下,代码会形成下面的情况

if (
(node) &&
(node.nextSibling) &&
(node.nextSibling.className == ...)
... ) {
...
}

随着判断条件的不断的增加,代码会变得非常的“丑陋”。
有个小的“伎俩”,可以简化条件判断表达式。我们可以增加个空对象({})或者零(0)作为替代

if ( next = (node || 0).nextSibling) ) {
...
}

那么,上述的代码就可以这样写

if (((node || 0).nextSibling || 0).className == ...) {
...
}

就个人而言,上述的从某种角度而言,代码会非常的精简。但日常实际的编码过程中,尤其是多人配合的情况下,这些代码可能会给其他开发人员造成一定的困扰。

正如 小马 所言,如果已经在使用某些框架,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比如上述的条件判断代码,使用 YUI 编码就可以使用

YAHOO.util.Dom.hasClass(el, className)

显得更加的精简,并且相比上述的代码更容易理解。

总结

执行效率: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