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区块链周币安创始人赵长鹏CZ谈AI与区块链的未来:从支付、就业到隐私保护
在Japan Blockchain Week首场对谈中,币安(Binance)创办人赵长鹏(CZ)分享了他对人工智能(AI)与区块链结合的深度观点,涵盖了支付方式革新、未来工作型态转变、AI法律应用与隐私挑战等多个面向。他强调,AI与区块链的融合不仅将重塑用户体验,还将为医疗、生物科技乃至太空探索开启新时代。
AI+区块链:支付与微交易的自然结合
CZ表示,AI将需要独立进行支付,而区块链是最原生、开放的数字支付网络。
- 区块链交易不可被拒绝,AI可以随时调用。
- 能够促进微支付(Microtransactions),例如部落客向百万粉丝收取「0.1美分」的阅读费用。
- 区块链也可协助AI筹资,许多公司正考虑发行「算力代币(Compute Tokens)」以分摊庞大运算成本。
他指出,AI训练所需的运算资源将达「数兆美元」级别,任何单一国家或公司都难以负担,因此AI应被视为公共财(Public Good),由全人类共同资助与发展。
AI可能成为更好的「法官」
谈到法律应用,CZ强调AI的理性优势。法律判断中常掺杂人类情绪,而AI没有这种偏见。AI在多数情境下能提供更一致、更合理的判决,未来有潜力简化法律制度。
工作与经济:AI将取代「单调任务」,释放人类创造力
CZ认为,AI并非单纯「取代工作」,而是会扩张经济规模:
- 开发者:AI很快能自动撰写与修复程式码。
- 新闻产业:AI可产出更客观、简单易读的新闻内容,避免夸张标题。
- 办公室与基础劳动:AI与机器人将逐步取代简单、重复性任务。
他强调,人类应把握AI释放出的空间,投入基因编辑、新材料、医疗研究与太空探索等更大的挑战。
隐私与数据:区块链提供新解方
对于「是否能安心与AI分享隐私」的问题,CZ坦言目前状况并不理想:
- 多数AI公司缺乏严谨的隐私政策,使用者输入的资料可能被用于训练并与第三方共享。
- 解决方案是区块链式数据管理:用户的数据经加密存放链上,仅在一次性授权后才能被AI使用。
他透露,已有公司(如Vana)尝试商业化此模式,部分企业甚至已达数千万美元营收,但仍处于早期阶段。
不要害怕AI,要尽早拥抱它
最后,CZ强调:「如果你不用AI,就会被会用AI的人取代。」他认为,AI几乎将影响每一个工作,使其更高效。与其恐惧,不如早日拥抱,才能在变革中获得先机。
本站提醒: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本内容不作为投资理财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