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 > 资讯 > 以太坊与Pi区别

以太坊早期叙事与 Pi 的可比性:相似的希望,与本质上的不同

2025-08-15 14:24:31 佚名
简介首先,回看以太坊真正驱动价格复苏的要因,人们常记住波动与价格,但决定长期趋势的其实是可编程性与可组合性带来的可持续需求,2015 年的 ETH 虽早期一度承压,但它具备几个结构性优势,下文将为大家详细介绍

将当下的 Pi 与 2015–2016 年的以太坊相提并论:主网上线初期,ETH 先涨后跌,最低一度被市场严重低估,随后伴随开发者与生态崛起而走出低谷。这个叙事之所以有号召力,是因为它抓住了加密资产成长的一个普遍规律——价格领先于价值想象,价值兑现又反过来巩固价格。

不过,把 ETH 的路径直接外推到 Pi 身上,风险在于忽略了两者在底层设计、治理结构、流动性与需求来源上的根本差异。下面试着把“相似之处为何动人”与“不同之处为何关键”都说清楚。

以太坊早期叙事与 Pi 的可比性:相似的希望,与本质上的不同

首先,回看以太坊真正驱动价格复苏的要因。人们常记住波动与价格,但决定长期趋势的其实是可编程性与可组合性带来的可持续需求。2015 年的 ETH 虽早期一度承压,但它具备几个结构性优势:

换句话说,ETH 价格的后续上行,不是因为“相信”,而是因为开发者创造了前所未见的链上需求池,并通过开放市场的持续审计与竞争来迭代协议。可验证的供给、可持续的需求、可竞争的市场,共同构成了以太坊的长期价值锚。

再看 Pi。Pi 拥有不同维度的优势与短板:

优势:极强的用户触达能力与动员能力(移动端挖矿降低参与门槛,形成了超大规模的用户基数);部分合规入金尝试(法币通道与 KYB 合作)有助于新资金“买得到”。

短板

因此,把 Pi 套入“ETH 早期轨迹”的比拟,可以作为灵感,但不能作为推断。ETH 当年的复苏,是开放系统 + 开发者经济 + 市场化治理的合力;Pi 若要获得类似的“结构性重估”,必须在下列环节给出可验证的答案:

一张“ETH 方法 论”对照清单(Pi 版)

在经济学视角下,可以用一个朴素但有用的框架来衡量代币长期定价:供给约束 × 需求强度 × 资金成本 × 预期稳定性

再把“相信”放回理性框架里。信念是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资本会用里程碑来校准信念:

最后给出一个务实的三情景框架,帮助决策与预期管理:

结论并不悲观,也不盲目乐观:把以太坊当作方法 论标杆而非价格模板,用“开放—可编程—可验证—可流通”的四步曲重构 Pi 的基本面,让“相信”站在数据与交付之上。只要这条路径被认真而持续地执行,市场自然会完成剩下的工作。

到此这篇关于以太坊早期叙事与 Pi 的可比性:相似的希望,与本质上的不同的文章就介绍到这了,更多相关以太坊与Pi币区别内容请搜索脚本之家以前的文章或继续浏览下面的相关文章,希望大家以后多多支持脚本之家!

本站提醒: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本内容不作为投资理财建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