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 > 币种百科 > 稳定币是什么

一文读懂稳定币:稳定币有哪几种

2025-07-16 23:00:26 何旋
简介稳定币(Stablecoin)是一种价值相对稳定的加密货币,其核心设计目标是通过锚定某种稳定资产(如法币、黄金或其他加密资产)来最小化价格波动,从而在波动剧烈的加密货币市场中充当“避风港”或交易媒介

稳定币(Stablecoin)是一种价值相对稳定的加密货币,其核心设计目标是通过锚定某种稳定资产(如法币、黄金或其他加密资产)来最小化价格波动,从而在波动剧烈的加密货币市场中充当“避风港”或交易媒介。

一、为什么需要稳定币?

首先回答一个最基础的问题:为什么需要稳定币?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提到过,比特币和以太坊的价格波动太大,根本无法真正成为日常支付的媒介。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你想用比特币买一瓶水,在短短的3秒钟内,比特币的价格就可能出现较大涨跌,这使得定价和支付都变得非常不稳定。

而稳定币的优势就在于它的名字——稳定

稳定币通常与法币(比如美元)挂钩,保持1:1的兑换关系,也就是说,它的价值相对于美元几乎不变。

这样一来,它就可以非常方便地被应用于很多实际的生活场景。只有当价格稳定时,我们才能真正享受到数字货币的优势,包括点对点交易、去中心化、低交易成本以及智能合约的便捷性等。

稳定币的核心特点,就是与美元等法币的1:1挂钩,保证币值的稳定,既可以用作支付媒介,也可以在区块链上作为链上资产的交易媒介。

从这个角度看,稳定币在区块链世界里的地位就像美元在全球货币体系里的地位一样。它本质上是区块链世界里的“美元替代品”。

另外,稳定币还有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帮助用户间接使用美元购买比特币。

这是因为在公链上,用户不能直接用美元购买比特币(区块链网络本身是去中心化的,不支持美元这种法币的直接接入),所以用户可以先将美元兑换成稳定币,然后再用稳定币在公链上购买比特币,实现美元间接进入加密市场的需求。

对抗波动性:比特币、以太坊等主流加密货币价格波动剧烈,不适合日常支付或价值存储。

交易媒介:在交易所中作为基础交易对(如用USDT购买BTC),避免频繁兑换法币。

连接现实与加密世界:充当法币与加密货币之间的桥梁,提升资金进出效率。

如何用美元购买比特币?

如果你手上持有美元,要想在区块链上购买比特币,通常有两种主要方式:

通过交易中转所

第一种方法是通过受监管的中心化交易所来中转美元。也就是说,先把美元存入交易所账户,然后用美元买入比特币。比特币通常会先存放在交易所的托管钱包中,但这并不是真正的链上钱包,也就意味着资产的安全性受限,因为交易所可能会跑路、倒闭或者被黑客攻击。有句话说“只有私钥由你保管的钱包,才是真正属于你的比特币”。如果你希望把比特币转到自己的链上钱包,还需要额外操作“提币”。所以,这种方式本质上是把美元转进了交易所,再通过交易所转到链上,比直接用美元在链上买比特币要多绕一个环节。

通过稳定币间接兑换

另一种更便捷的方式是借助稳定币来完成兑换。比如,如果你手里有1000万美元现金,可以先将这笔资金支付给泰达公司(Tether),然后兑换出等值的USDT。接着,你就可以用USDT在公链上直接购买比特币。

对泰达公司来说,这笔生意同样划算:他们拿到这1000万美元后,可以去购买美国短期国债等安全资产,每年白赚大约5%的利息。这也正是为什么稳定币USDC的发行公司Circle上市次日(6月6日)盘中最高价攀升至123.5美元,较发行价累计涨幅达298%。

二、稳定币真的稳定吗?

稳定币如何维持“稳定”?

锚定机制原理代表币种
法币抵押型发行方在银行存入1美元,才发行1枚稳定币,储备资产接受审计。USDT、USDC、FDUSD
加密资产抵押型用户抵押ETH等波动资产(超额抵押150%以上),生成稳定币。价格波动时自动清算。DAI
算法稳定币无实物抵押,通过算法自动调节市场供应量(如代币增发/销毁)维持价格。FRAX(部分算法)
商品抵押型锚定黄金、石油等实物商品,每枚代币对应实体资产。PAXG(1枚=1盎司黄金)

💡 关键特点

价格锚定:多数稳定币目标价为1美元(或1单位锚定物),波动通常控制在±1%内。

透明度要求:合规稳定币需定期公开审计报告(如USDC每月公布储备构成)。

这就引出了下一个问题:稳定币真的稳定吗?这主要取决于它的稳定机制。

稳定币的稳定机制主要分为三类:

第一种:法币抵押型稳定币(占市场约90%)

这类稳定币以传统的金融资产(包括美元现金)为抵押,被称为链下抵押型,在整个稳定币市场的份额最大。最典型的代表就是:

·USDT(由Tether泰达公司发行)

·USDC(由Circle公司发行)

这两种稳定币加起来,几乎占据了法币抵押型稳定币市场的绝大部分。

它的稳定机制是如何实现的?

最基本的原理就是:用户向发行方存入1美元,发行方就发行1枚USDT,从而实现USDT与美元的1:1挂钩。

这就有点像当年金本位时期:拿35美元就可以向美联储兑换1盎司黄金,从而保证美元的价值稳定。

同理,当用户购买1枚USDT时,相当于把1美元交给了发行商,这1美元就被存入银行账户中;等到用户想要将USDT换回美元时,发行方就用原来的那1美元兑付给用户。这样就确保了USDT与美元的1:1稳定关系。

为什么价格不会大幅偏离1美元?

因为持有者随时可以向发行方以1:1的比例赎回美元。如果二级市场上USDT的价格低于1美元,套利者可以买入USDT并兑换美元,从而赚取价差,推动价格回归平衡。

当然,现实中这类稳定币通常会设置一定的赎回门槛(比如最小赎回额度、KYC等),所以套利并不是完全无风险的。但整体而言,价格很少偏离1美元太多。

稳定币本质上像“链上的货币市场基金”

从运行逻辑看,这类稳定币本质上就像是区块链上的货币市场基金。发行方除了美元现金,还会持有大量高流动性、安全的金融资产,比如:

因此,这类稳定币与传统金融市场联系紧密,也是美国稳定币法案重点监管的对象。

稳定机制的核心前提

但从USDT的稳定机制来看,它真正能够有效运作的前提主要有两个:

第一,要严格执行USDT与美元的1:1储备关系。

第二,公司必须定期接受审计并向公众披露审计结果。

以USDT为例,虽然泰达公司声称自己一直有“透明审计”,用户可以随时查看,但早期它并没有真正做到信息的完全透明和定期审计。因此,外界对它的储备情况一直存有疑虑,这也曾导致USDT价格在某些阶段并未始终维持1美元的稳定,甚至一度发生过暴跌。

直到2021年3月,泰达公司在缴纳了4000万美元的罚款之后,才承诺每个季度披露储备资产的构成。例如,泰达公司2025年第一季度的财报显示,其总资产大约为1140亿美元,与其USDT的发行规模相匹配。其中,81.49%的资产是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主要包括短期美国国债。

第二种:加密资产抵押型稳定币(约占市场6%)

它本质上也是一种资产抵押模式,但与法币抵押型不同,它的抵押行为完全发生在链上:用户不再把1美元存进银行账户,而是把一定数量的加密货币(比如以太币)锁进某个智能合约中,然后通过智能合约按一定比例铸造出相应数量的稳定币。

这类稳定币的代表就是DAI。

第三种:算法稳定币(约占市场2%)

这类稳定币几乎完全依靠算法来维持币值稳定,算法怎么维持币值稳定呢?靠的是套利机制。

不过,随着美国的稳定币法案出台,这类稳定币的发行之路基本被堵死了。最典型的案例就是当年的UST。稍微给大家介绍一下UST是如何稳定的?

UST的模式:

UST是和另一种加密货币LUNA绑定的。它的核心机制是规定:1枚UST可以兑换价值1美元的LUNA(注意:不是1枚LUNA,而是价值1美元的LUNA)。

举个例子:

套利机制:

当UST价格跌破1美元时,套利者可以买入UST,然后兑换成LUNA,再把LUNA卖出换回1美元,从而赚取价差。随着套利活动的增加,大家不断买UST,UST的价格就会上升,直到达到1美元、没有套利空间为止。

理论上,这种套利能把UST的价格稳定在1美元附近。

但,这个机制能运转的前提是:LUNA本身必须是有价值的。不管LUNA的价格多低,只要不归零,就能用数量补足价值,维持UST的价格锚定。

可是,一旦LUNA的价格接近零(甚至归零),UST再怎么兑换LUNA,也没有办法真正支撑住UST的价格——因为背后根本没有价值支撑。实际上,LUNA和UST都没有真正的资产保障,它们都是凭空创造出来的“空气币”。

市场崩溃的过程:

所以在2022年时,市场开始对UST的稳定性产生了严重质疑。

说实话,UST本质上更像是一个庞氏骗局:只要大家不抛售,它的价格就能维持稳定。大家都用LUNA购买UST,这也会推高LUNA的价格。但要想吸引大家不抛售UST,就必须提供高额收益率,比如年化20%的回报。然而,这种收益率显然难以持续,项目方早晚会崩盘。

果不其然,当市场对UST失去信心后,大家纷纷抛售UST,价格迅速下跌。套利机制随即启动:投资者用极低的价格买入UST,再兑换成LUNA,然后再把LUNA抛售换回美元。结果,这一波操作直接把LUNA价格也砸崩了。

短短一周内,LUNA的价格从119美元暴跌至0.00005美元,市值从410亿美元几乎归零。此时LUNA已经无法再兑换回美元,UST与LUNA的绑定机制也随之失效,UST价格也跌到了0.006美元。

这场崩盘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稳定币不一定真的稳定。尤其是算法稳定币,本质上就是一种庞氏游戏——一旦市场信心崩塌,整个系统就会崩溃。

所以,如今市场对算法稳定币的热情几乎消失殆尽,这也让大家重新审视算法稳定币的本质:它能不能真正稳定,或者只是一场金融幻象?

三、美国稳定币法案GENIUS的出台

这是大家现在真的关心的重点,第一种类型——我们认为相对最靠谱的法币抵押型稳定币,它的市场规模已经突破了2500亿美元。

美国政府发现,这就意味着这些稳定币的发行公司手中掌握了2500亿美元的资金,而这部分资金基本上游离于政府的监管之外。要知道,稳定币本质上非常接近货币,甚至可以直接视为一种“链上货币”。所以,政府必须把它纳入监管。于是,便有了“稳定币法案”。

下面,我们来看看美国为什么要出台这部稳定币法案,以及它主要解决什么问题。

1、为什么要出台稳定币法案?

根本目的其实是为了防范稳定币带来的金融稳定风险。我把它概括成以下四点:

挤兑与流动性风险

以泰达公司为例,它一方面向市场发行稳定币(如USDT),另一方面则把用户购买稳定币所付出的美元收过来。拿到这部分美元之后,泰达公司通常会用这笔钱去购买各种美元资产,比如存银行、购买短期美债、商业票据等。

这其实跟银行的商业模式很相似,但关键问题是:泰达公司并不受银行那样的严格监管——它没有存款准备金要求,也不能从央行获取流动性支持。因此,一旦市场出现恐慌或信心危机,可能就会发生挤兑风险。

因为稳定币并不是简单地“一发一存”,即不是说发行一枚币就直接让美元现金躺在账上。

实际上,比如泰达公司会把收到的美元资金用于购买大量的短期美债、公司债、商业票据等——这就像我们前面提到的泰达公司披露的储备资产构成,可以看到大量现金等价物,但不完全是现金直接放在账户上。

这实际上就像是银行吸收存款之后,将资金投向金融市场进行投资,虽然这种投资的风险相较于银行的长期贷款要低得多,但它本质上仍然是一种投资。

如果这些底层资产出现贬值(比如购买的公司债或者市场恐慌导致的资产价格下跌),就会影响发行方的偿付能力,从而可能无法满足大规模的赎回需求。一旦市场对发行方的兑付能力产生怀疑,就会引发用户的挤兑恐慌,进一步放大市场风险,这就是第一个风险——挤兑与流动性风险。

系统性传染风险

另一个重要的风险是系统性传染,即加密市场与传统金融市场之间可能发生的双向危机。举个例子,如果泰达公司为了应对用户挤兑,选择抛售手中的美债、商业票据等底层资产,一旦抛售规模庞大,就可能导致债市的流动性危机或者债券价格的暴跌。

这种价格暴跌会迅速波及到银行、基金等持有这些债券的传统金融机构,进而引发连锁反应。这些传统金融资产价格的剧烈下跌,甚至可能引发传统货币市场基金的极端事件,进而威胁到金融系统的稳定。

因此,这种跨市场的风险传染,可能成为稳定币带来的第二个重大风险点。

合规性和透明性不足

稳定币的第三个风险在于本身缺乏足够的合规性和透明度。比如说,几年前USDT的发行过程并不透明,泰达公司曾因涉嫌操纵市场和低透明度问题而遭到外界质疑。直到2021年之后,泰达公司才同意每个季度披露一次储备资产的构成。

正如国际清算银行所指出的那样,“稳定币实际上正在创造一个平行货币体系,但遗憾的是,其风险管理机制却仍停留在“蒸汽机时代”的水平”。

这正是第三个风险点——合规性和透明性不足,导致市场对于稳定币的信任度下降。

挑战主权货币和货币政策

一旦稳定币的发行规模迅速扩大,就可能对各国的货币政策和主权货币体系构成挑战。特别是在通胀水平较高的国家,比如阿根廷和土耳其,当地民众往往倾向于大量使用美元稳定币作为储蓄工具,这会直接削弱本币的需求,从而削弱了央行实施货币政策的能力。

此外,金融稳定委员会FSB指出,如果稳定币成为主流的支付工具,还可能导致资金加速外流,进一步加剧新兴市场的外汇储备压力,甚至引发货币危机。

这是稳定币扩张过程中必须关注的第四大风险。

2、美国的“Genius”稳定币法案

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出台了所谓的GENIUS法案(Guiding and Establishing National Innovation for US Stablecoins),即“稳定币法案”。

该法案的核心要求包括:

由于该法案要求1:1的储备兑付,实际上等同于直接禁止了算法稳定币的发行。

3、其他国家的做法

香港的《稳定币条例》从6月1日起正式实施,内容与美国的法规类似。

比如它要求发行人必须持有牌照,并且必须做到100%全额储备,且储备资产必须是高质量且具备高流动性的资产,比如现金或短期国债等。此外,该法案还包含了严格的反洗钱要求,包括强制执行KYC和交易监控等。

本质上,这一立法既是为了支持美元在链上的领先地位,也是为了将稳定币纳入本地的监管体系,从而扩大监管范围。

四、稳定币法案真的能“救美债”吗?

很多人都说这次稳定币法案的出台,是美国政府为了救美债。那稳定币和美债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

通过我们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最直接的关系就是——这类链下抵押型稳定币,持有了大量的短期美债。换句话说,像USDT,它的运作模式跟货币市场基金差不多:为了应对大量的流入和赎回需求,它必须保证超高的流动性和安全性。

而短期美债,因为市值波动极小,就成了它们的首选资产。

所以你看,像USDT和USDC这两大主流稳定币,加起来就持有了大概1200亿美元的短债。这样一来,看起来,好像把稳定币合法化之后,就能进一步刺激美债市场的需求。

但是,稳定币法案真的能救得了美债吗?其实在我看来,这个法案的出台,根本目的并不是为了救美债,而是为了规范稳定币市场,降低金融稳定风险。当然了,它的确也可能带来一个“附带效果”,那就是稳定币市场规模的扩大,进而对美债的需求也有所提升。

但现实情况又是怎么样的呢?

大家其实可以从更全面的角度来想一想:稳定币的规模,它真的取决于监管政策的推出吗?其实并不完全是,它主要还是取决于投资者对链上活动和加密资产交易的需求。所以,仅仅是出台一个法案,并不能真正催生对稳定币的需求。甚至有可能反而带来所谓的“监管套利”。

因为你看,法案里有一项非常重要的要求,就是要落实反洗钱和KYC合规,要发行商每月审计,还要随时配合执法调查。

这样一来,这不就和区块链一直推崇的去中心化理念相冲突了吗?这可能会让资金开始转向那些监管更宽松的稳定币,比如链上抵押型稳定币,或者是盯住非美元的稳定币。那这样一来,不就进一步削弱了稳定币对美债的需求吗?这就是第一个方面。

再来说说第二个方面:稳定币的总体规模其实太小了,所以目前稳定币对美债的需求,根本无法对冲美债市场的巨大抛压。现在稳定币市场持有的短期美债差不多有1200亿美元,这也就只占到美国短期国债总规模的2%左右,占可交易美债总规模的比例更低,只有0.4%,这就完全是杯水车薪。

而且,稳定币持有的美债,几乎都是短端的,无论是USDT还是USDC,它们的美债持仓的久期都只有三个月以内。

说到这儿,美债市场最大的问题到底是什么呢?其实是长期利率上升,意味着长期美债需求——本来是避险资产——却在持续下降。

就像达利欧说的那样,“美债市场的问题要去观察一个最直接的指标,就是:当长期利率上升而短期利率几乎不变时,说明市场已经不太愿意继续接盘美国的债务问题了”。这才是美债市场最大的挑战。

而稳定币对美债的需求都集中在短期,所以对长期利率的缓解几乎没什么用。

所以,总体来看,稳定币法案其实根本救不了美债。

那么要怎么救美债呢?说实话,靠稳定币只是短期的权宜之计,是治标不治本。美国债务真正的问题是,美国的债务水平和债务增长速度已经到了不可持续的地步。

真正有效的做法,应该是回归本源,收紧财政,重塑财政纪律,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债务问题。比如,达利欧就呼吁美国政府采取果断行动,将联邦预算赤字降到GDP的3%以内,这才是真正的“救美债”。

五、稳定币的核心应用场景

加密货币交易

交易所80%以上的交易对以USDT、USDC计价(如BTC/USDT)。

避免因法币出入金延迟错过交易时机。

跨境支付与汇款

转账成本低于传统银行(如USDC跨境结算手续费≈0.1%)。

到账时间从数天缩短至几分钟。

DeFi(去中心化金融)

作为借贷抵押物(如Aave中抵押USDC借出ETH)。

提供流动性赚取收益(如Uniswap的USDC/DAI交易对)。

抗通胀工具

商品型稳定币(如PAXG)帮助用户持有黄金对抗法币贬值。

六、风险警示:稳定币真的“稳定”吗?

信任风险

法币抵押型依赖发行方诚信(例:2023年USDT储备透明度争议)。

若银行破产(如2024年硅谷银行事件),USDC短暂脱锚至$0.87。

算法机制失效

UST(Terra)因死亡螺旋崩盘,3天内从$1暴跌至$0.02(2022年)。

监管打击

美国SEC起诉Paxos导致BUSD停止增发(2023年)。

⚠️ 选择建议
优先选择储备透明+强监管的稳定币(如USDC、FDUSD),避免算法型(如UST后继项目)。

七、典型稳定币对比(2025年最新)

名称类型发行方透明度当前市值特点
USDT法币抵押Tether季度审计(含商业票据)$1100亿流动性最强,交易所通用
USDC法币抵押Circle月报(100%现金+美债)$300亿合规性最高,受美国监管
DAI加密资产抵押MakerDAO实时链上储备可查$50亿去中心化,超额抵押ETH
FDUSD法币抵押+合规香港机构每日披露(隔离账户)$40亿符合香港《稳定币条例》

八、对加密货币市场的启示

所以,我们今天讨论稳定币,其实更多的是在梳理它的影响。我个人觉得,它并不一定能被视为对美债市场的一个重大利好。那它对谁是利好呢?我反倒觉得,对加密货币市场来说,可能真的是个好消息。因为这至少说明加密货币领域,正在迎来更多的监管和规范,有望让加密货币逐渐走进主流市场,进入到大众的视野里。

但如果我们再细看——你说这个法案对于整个加密货币市场的推动作用有多大?

我个人认为,其实并没有那么显著。毕竟稳定币,说白了,本质上就是把美元搬到了链上,它其实还是美元的延伸。换句话说,这很可能也是美国政府希望继续扩大美元影响力的一种方式,让美元在区块链世界里也能维持自己的“世界货币”地位。

但是别忘了,这和加密货币本身所强调的“去中心化”理念,某种程度上是相互矛盾的。所以大家也别对这个法案抱太高的期待,认为它一定会带来加密市场的大发展。说到底,这个法案更多的只是从短期角度,试图降低金融稳定风险而已。

总结:稳定币的本质

它是用技术手段“复制”传统资产稳定性的加密工具,核心价值在于:

  • 为加密经济提供低波动基石

  • 打通现实与链上金融的通道选择时需警惕“伪稳定”,认准透明储备与强监管背书!

本站提醒: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本内容不作为投资理财建议。

相关文章